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許多人現在都會在自己的手機裏下載一些醫療APP,要麼用來掛號,要麼用來問診,而如今如果你想買藥,也沒問題了。一個星期之前,九州通醫藥集團旗下的麥迪森電商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去買藥”的APP運營,下載量已經達到兩萬,註冊用戶五千,每天有100多名消費者下單。
麥迪森電商公司向《天下公司》介紹説,他們的這款APP目前只在武漢這一個城市試運營,用戶通過他們的APP下單之後,離用戶位置最近的實體藥店就會發貨。麥迪森市場運營部部門經理唐華雙説,他們在武漢市進行了網格式布點,每家實體藥店都只為周圍三公里以內的用戶服務。
唐華雙:九州通自身有好藥師連鎖大藥房,我們還會簽約第三方藥店。我們採用一街一店的模式,每家店平均輻射三公里,我們把武漢用網路格子劃分出來,每個格子裏一家店。
藥品不同於其他商品,消費者對它的需求往往比較急迫,為了能夠儘快將藥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麥迪森電商將藥店的服務範圍限制在三公里之內,但即使如此,仍然會出現上午下單,下午才到的情況。因此他們開始嘗試與順豐速運合作,實現一個小時之內送藥到府。
唐華雙:比如感冒了,你只要將感冒藥下成訂單,我們會將訂單分配到離你最近的藥店,藥店會進行培送。因為傳統的藥店響應時間可能是2、3個小時,甚至半天。因此我們也開始和順豐進行戰略合作合作,能夠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把藥送到消費者手中。
除了快捷方便,在網上買東西的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便宜。用“去買藥”APP下單賣藥,會比直接上實體店便宜10%左右。
唐華雙:因為我們個線下的藥店達成了戰略上的共識,線下上架的藥線上都是9折處理。運費這一塊,在試運營期間不收消費者運費,是由我們九州通給各家藥店補貼運費,給藥店每單補貼5塊,給順豐每單補貼10塊。
有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1年,App Store中,醫療類APP的下載量上升了250%。預計到2015年,全球將有5億人手機中至少安裝一款醫療類APP。有研究報告顯示,在中國大城市醫院中,71%的醫生更喜歡通過網路來獲取的醫療資訊,醫生所獲線上資訊主要來源於網路論壇以及手機APP應用,分別佔有45%和42%的比例。
這些變化都讓人們感覺到,醫療類APP正在蓬勃發展。這種發展對於對於所有人是否都是好事呢?麥迪森市場運營部部門經理唐華雙認為,他們為實體藥店的銷售提供資訊服務和資金支援,反過來也會增加母公司九州通的藥品批發銷量,這是雙贏局面。
唐華雙:九州通是做醫藥批發的,我們的客戶就是那些線下的藥店,把他它們的生意做好了,他們自然找我們採購藥品的機會就更多,九州通對整個終端客戶的掌控力度也更大,我們電商的模式是在為集團的分銷業務做鋪墊。
不過,唐華雙也表示,“去買藥”這樣的APP有可能會搶去醫藥代表的一部分工作。
唐華雙:醫藥代表都是廠家派出去將藥品落實到銷售終端的,我們現在直接繞過了醫藥代表,撮合了消費者與零售終端的聯繫,廠家只需要找我們了解一下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包括不同區域藥品的銷售數據,藥品的流向,我們都有精準的數據,自然也就把醫藥代表的一部分工作給做了。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立棟表示,移動APP更多提供了引流的作用,增加了銷售的末端。實際上藥品尤其是OTC的非處方藥,小藥店有很強的社區屬性,因為藥店在買藥還有一個諮詢的過程。現在很多的藥店都是國家強制要求要有職業的藥師,更多社區型的小藥店還是有它生存的空間。並不是某一類的醫藥銷售興起之後,一下就把所有的實體店顛覆了。應該是一個合作共贏的局面,而不是誰顛覆誰。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