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1日電 (財經頻道 曾會生)日前,《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下稱《規劃》)正式出臺,這是我國出臺的首個城鎮化規劃,這也意味著新一輪城鎮化大幕拉開,1億農民工市民化大幕正式開啟。《規劃》提出,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到2020年實現1億農民工進城落戶。專家和官員均表示,6年間1億農民工進城落戶是可以實現的,進入大城市落戶相對困難,但並不是沒有希望,未來特大城市的落戶將實行積分制。
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 專家:這才是實現真正的城鎮化
《規劃》提出,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不斷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使全體居民共用現代化建設成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採訪時表示,這部《規劃》最大的亮點是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文件圍繞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著墨很多,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有利於解決城鄉二元分割、‘土地城鎮化’等一系列問題。”
在19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表示,強調以人為本,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規劃》的第一個創新。並且跟以往很大的不同是,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兩個指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經歷了一個起點低、速度快的發展過程。1978年-2013年,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人增加到7.3億人,城鎮化率從17.9%提升到53.7%。但是戶籍的城鎮化只有不到36%。這意味著,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滯後。
“這些農民工沒有落地生根、沒有享受到市民待遇,沒有城市戶口和社會保障。這方面的轉型可謂任重道遠。”徐洪才強調,只有這些進城的農民工轉化為市民,並且能夠實現就業、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務和福利,才是實現真正的城鎮化。
1億農民工進城落戶可實現 特大城市實行積分制階梯式
對於城鎮化發展的目標,《規劃》表示,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 ,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對此,徐憲平解讀,現在80後、90後的新生代農民工已經超過1億人,在流入地居住五年以上的農民工有5000萬人以上,舉家遷徙的農民工大概有5500萬人。預計到2020年,城鎮常住人口中,農民工及其家屬的總量會達到3億多。先解決1億人左右,“這個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徐洪才對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6年實現1億人的市民化應該可以實現,不過從就業等方面看,任務比較艱巨,這顯示了政府的勇氣和決心。公安部副部長黃明19日在國新辦的發佈會上也表示,1億左右的人落戶城鎮,是符合實際的,也是切實可行的。
另外,《規劃》還指出,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嚴格控制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這也讓不少人擔心:農民工落戶在像北上廣等大城市是不是就沒有希望了呢?
黃明認為,不要説“就沒有落戶的希望了”,希望是有的,但這個希望不會像其他大城市,尤其不會像中小城市那麼大。優先解決好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的人口落戶的問題,提高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等人口的城鎮落戶率。
他指出,特大城市也要進行戶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按照公開、公平、有序的原則,通過積分制的辦法,階梯式的通道來進行落戶,來合理調控落戶規模和節奏。
徐洪才也認為,農民工進入大城市還是有希望的,但門檻比較高,數量比較少。比如通過積分制來差別化落戶,但具體是怎麼操作還有待明確。他建議,農民工進城落戶需要務實一些,最好能就地或就近轉換。(中新網財經頻道)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