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4年後,有關中國房地産業發展趨勢的論調頻現,眾説紛紜。”一家上市房企的年報寫道。
確實如此。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的走勢愈加撲朔迷離——多個城市的樓盤頻頻傳出降價的消息,開發商資金鏈斷裂也變得屢見不鮮。鋻於此,有專家預測“房價面臨全面崩盤”。與此同時,不乏唱多的聲音。
上市房地産企業的年報,集中於今年的三四月份發佈。這些行業巨頭們,將觀察年初市場表現後得出的判斷,寫進了年報。
樂觀者與悲觀者並行。有地産商自信“年內市場一片繁榮”,而也有地産商哀嘆,樓市黃金期已經過去。
梳理過去的預測和結果,即便是業界最頂尖的開發商,也無法完全讀懂中國樓市這門“玄學”。
樂觀與悲觀並行
4月1日,恒大地産旗下的一座樓盤,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向業主們推送了許家印對2014年的房價預測。
“我認為,一線城市到年底將達到10%以上的上漲,二三線城市將達到5%以上的上漲。”這位恒大地産的董事局主席,是在業績説明會現場作上述判斷的。
許家印的觀點與恒大地産年報所述“如出一轍”。對於今年的市場前景,恒大地産的分析是,2014年,國內房地産市場“大者恒大、強者恒強”的趨勢將日益明顯,“市場前景合理且一片繁榮”。
新京報記者梳理國內近40家上市房企的年報發現,恒大地産屬於“最為樂觀的”。泰禾集團也是為數不多抱有樂觀心態的,“房地産的重要性,未來10—20年都不會發生改變”。
雖然另有多家房企贊同“房價上漲的大趨勢”,但同時亦流露出“時不如昔”的擔憂。
冠城大通寫道,房地産市場需求將保持平穩發展勢頭,但價格漲幅或有所放緩;深振業A則告訴投資者,量價齊升的市場走勢短期內難以再現,“謹慎樂觀是我們新一年應有的基本態度”。
另有幾家上市房企的表述,瀰漫著些許的悲觀。
比如,億城股份認為,“房地産行業和公司高度發展的黃金期已經過去”;蘇寧環球的表述與此類似,“房地産快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此外,上海的城投控股直言,2014年開發商實力將接受更大考驗。
還有些開發商,“看低當下,卻願相信未來”。“行業短期走勢充滿不確定性。”中糧地産稱,中長期來看,房地産行業存在不少利好;銀億股份一面説要“對面臨的困難有充分估計”,一面為自己打氣“堅定做強房地産主業的樂觀信心”。
此外,部分上市開發商還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分化論”。它們認為,未來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會因需求強勁而繼續上漲;而“需求有限、庫存積累”可能給三、四線城市帶來市場風險。
區域分化的同時,房企預計行業內也會出現分化。中南建設的觀點是,“強者恒強、弱者淘汰”的局勢日益明顯,大型和超大型房企表現搶眼,而中小型房企則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
押寶“城鎮化”,擔憂資金鏈
“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共生。”陽光城的年報裏如此寫道。
開發商眼中的“機遇”和“希望”,多是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城鎮化和棚戶區的改造,帶來的機遇;其二則是宏觀調控將引入更多市場機制。
眾多上市房企的描述中,城鎮化被視作支撐未來房地産市場長期向好發展的最大紅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裏的“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被數家房企的年報濃墨引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後一個時期,“促進約1億農村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房地産市場的中長期發展,與改革進程及城鎮化規劃實施密切相關。”華遠地産分析稱,未來房地産市場的區域機會,將受城鎮化規劃的指引。金地集團則歡呼道,“城鎮化政策會給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對城鎮化政策紅利釋放的時間,房企之間有分歧産生。宋都股份的管理層認為,城鎮化“不會對房地産市場産生快速而劇烈的影響”,“而是以一種緩慢而深遠的方式進行”。
大名城顯得有些“迫不及待”。這家福建的開發商的看法是,2014年,城鎮化就能起到“引領中國地産新格局”的作用。
“以限購為主的行政手段逐漸退出,以市場為主的經濟手段取而代之”,這是另一項政策紅利。金科股份從中解讀出,“宏觀調控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於行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另一方面,前方仍然有“重重困難”。金地集團逐一列舉稱,眼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土地價格再創新高,保障房和安居房分流市場需求,“房地産市場面臨多方面的困難和壓力”。
上市房企還擔心“錢的問題”。2013年的年報裏,多家企業均列出了其可能面臨的資金風險。深振業A預計,今年房地産間接融資環境難有實質性改善,融資成本仍然較高。另有房企直言,如果信貸政策持續收縮,將會對其自有資金和外部資金的籌措帶來壓力。
與此同時,上市房企還對房貸政策保持著高度關注。臥龍地産稱,貸款利率的上浮等政策,將降低潛在客戶的購買能力,“對公司銷售産生不利影響”。
■ 延伸
房企預測樓市也“失準”
房地産市場向來波譎雲詭。過去十年間,無數專家、機構和業內人士紛紛折戟“房價預測”。比如,多年來,社科院預測結果的準確性,被指“還不如扔硬幣”。
“春江水暖鴨先知”。但作為房地産市場的核心從業者,上市房企的預測,也有“失準”的時候。
以2007年年報為例。在當時房價暴漲的背景下,“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後,中糧地産管理層“對行業的長期向好充滿信心”;華潤置地認為,房地産市場“將步入穩定發展階段,市場發展前景良好”;中天城投預計,房地産業“繼續呈現穩定的發展勢頭”。
但接下來的2008年,無異於房地産行業的一場噩夢。受經濟危機影響,當年房價出現10年來首次下跌。多數上市房企業績大幅滑坡,股價幾近腰斬。
而預計2009年的行業形勢時,上市房企明顯底氣不足。中糧地産稱,2009年房地産市場將繼續調整。儘管2009年初市場回暖初現,萬科仍謹慎地表示,考慮到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確定和住宅市場的複雜,“這一態勢能否持續需要進一步觀察”。
根據工商聯房地産商會發佈的數據,2009年全國房價上漲24%。而幾乎所有的上市房企,都從這波大牛行情中賺得盆滿缽滿。
由此可見,正如萬科的毛大慶承認“看不懂北京樓市”,一眾“靠房地産吃飯”的上市房企,也不能完全參透市場的走向。
而房企對今年或悲觀或樂觀的預計,已經可以從一季報進行部分驗證。《證券日報》的報道顯示,截至4月下旬,50家上市房企發佈了一季報,結果近60%的企業出現業績下滑。
其中,華遠地産曾在年報中説,2014年房地産行業發展增速會有所降低,“我們要有所降低”,結果一季度其凈利潤下滑56%;泛海建設曾在年報預計,樓市將回歸健康發展軌道,但其一季度業績卻有6%的下滑。
“我們對市場形勢,既不盲目樂觀,也不過於悲觀。”信達地産的年報裏,有這麼一句話。
新京報記者 尹聰 北京報道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