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部委涉臺資訊  >  涉臺資訊  > 正文

刑辯律師沈騰精耕細作律師業務贏得業內認可 立足本職做新時代的“社會活動家”

2018-03-15 15:24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沈騰榮獲“2017北京榜樣人物”稱號。 資料圖片

  2017年12月21日,肯亞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一審宣判,共涉及50名犯罪嫌疑人,其中22人為臺灣居民。此案是2016年以來臺灣籍詐騙犯罪嫌疑人被遣返大陸宣判的首起案件。律師沈騰受託為該案一名臺灣籍被告人辯護。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了解到,從業十餘年,在刑辯律師圈已小有名氣的沈騰,參與這次辦案花了不少力氣,不僅沒有收取律師費,還搭進去不少差旅費,可他自己卻堅持認為,這筆業務“賺”了。到底“賺”在哪?還要從他的經歷説起。
  今年48歲的沈騰,是北京市律師協會理事、北京市帥和律師事務所主任,從業至今辦理過不少廣為人知的熱點和疑難案件,如十歲女童金金上書最高人民法院救父案、佘祥林殺妻案等。律師業務的精耕細作,為其贏得了業內認可,曾獲得“全國優秀律師”“首都五一勞動獎章”“北京榜樣人物”等諸多榮譽。可這些,對於“愛折騰”的沈騰來説,還只是個起點。
  2014年,沈騰將目光瞄準涉臺法律事務,帶領團隊成立北京市涉臺法律事務研究會,他自己擔任研究會的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邁入促進兩岸法律實踐與實務交流的全新領域。這也是他之所以接受被告人家屬委託,參與肯亞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件的原因之一。
  “這起案件從法律層面上説算不上複雜,但我認為,它對彰顯大陸的執法能力和執法形象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從事涉臺法律事務的專業法律人,我要求自己必須把這個案子辦成鐵案。”沈騰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溝通中,被告人反覆強調,自己是因生活所迫才加入詐騙團夥,而且沒有掙到錢。為了查明情況,沈騰自費去了臺灣,實地走訪了被告人家庭,進行調查取證,核實被告人的陳述是否屬實,同時還了解了臺灣當地居民對於此案的態度等一手資訊。經過紮實工作,沈騰做了充分的案件準備,僅辯護詞他就推敲了近兩個星期,每一個用詞都反覆斟酌。
  沈騰説:“這起案件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大,對律師的辯護提出更高的要求。法庭上,律師一定要對法律點和辯護點把握得十分準確,而且要用語謹慎,不能犯低級錯誤。”由於此前已對辯護詞字斟句酌,到了法庭辯護階段,沈騰根本無需再看稿,脫稿完成了此次辯護。其充分的準備和良好的庭上表現,最終贏得兩岸法律專業人士的共同認可。
  沈騰告訴記者,他寫的這份辯護詞,雖然只有短短兩頁,卻始終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而“律師的社會責任”,恰恰是他經常挂在嘴邊的話。
  沈騰認為,律師並不僅僅是個“工種”或“崗位”。法律橫跨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因此,律師應該是社會活動家,要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努力擔負起新時代共同推進民主法治進程的責任。他也將此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除了是全國優秀律師,作為海澱區政協常委、民進海澱區委委員的沈騰,還是“全國參政議政先進個人”,他的5項成果獲評“民進中央參政議政成果一等獎”。2015年,沈騰撰寫的一份《治理霧霾應從完善立法入手》的資訊被全國政協採用,受到多位國家領導人的批示。在這篇資訊中,沈騰從撰寫論文的高度出發,經過不斷地思考完善,形成一篇字句飽滿、詮釋內涵、表達簡練的優秀資訊,對如何從法律角度治理霧霾,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獲得廣泛認可。
  記者了解到,沈騰在政協委員履職生涯中,黨政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和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始終是他參政議政的主題,除了關心霧霾,他還曾撰寫《關於行政協議法的立法建議》《關於豐富“聚同化異”內涵和層次的建議》等一系列提案和資訊,其中多篇資訊都被中央機關採用,12篇資訊建議得到中央領導批示。多年來,他始終保持著資訊或提案的“高産”,多次被評為政協反映社情民意資訊工作先進資訊員,2017年還被北京市委統戰部授予“首屆北京市參政議政服務發展同心獎”,入選北京科技管理人才前150位。
  立足本職,廣泛參與社會法治建設,讓沈騰有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讓他充滿了奮鬥的幹勁。緊跟社會經濟發展步伐,沈騰又承接了中關村科學城智慧財産權保護的有關調研,扎進對中關村法治建設研究的新領域。
  他告訴記者,他的下一個奮鬥目標就是推動法律與産業的結合,做一名優秀的智慧財産權法律服務和保護的執行者。(黃潔)

[責任編輯: 普燕]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