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部委涉臺資訊  >  涉臺資訊  > 正文

臺灣陶瓷藝術家王俠軍作品展首次在北京舉辦

2016-08-11 18:4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明白本色·大器晚成——王俠軍新瓷作品展”10日下午在北京舉辦開幕式。(台灣網 郜利敏 攝)

  “明白本色·大器晚成——王俠軍新瓷作品展”10日下午在北京舉辦開幕式。(台灣網 郜利敏 攝)

  台灣網8月11日北京訊 (記者 郜利敏)“明白本色·大器晚成——王俠軍新瓷作品展”10日下午在北京舉辦開幕式。臺灣陶瓷藝術家王俠軍的近百件陶瓷作品首次在北京展出。

  王俠軍,祖籍海南,1953齣生於印尼,8歲移居臺灣,曾赴美研習玻璃創作,返臺後創立琉園、琉璃工房,成為兩岸琉璃的領軍人物之一,他的多件琉璃作品被北京故宮博物館永久收藏。2003年,他又“跨界”開始製作陶瓷,創新技法,克服瓷土高溫燒制的收縮、變形、龜裂等問題,打造出大平面、90度直角、懸吊把手等罕見造型的白瓷作品,得到了海內藝術家的肯定和讚譽。

  耗時兩年半創作新作品 首次亮相北京

  王俠軍近百件陶瓷作品于10日在北京恭王府首次展出,為期9天。此次作品按功能性分為“殿堂風範”“時尚美學”“生活品味”三個區塊展覽。

  其中,陶瓷作品《人間四喜》系列屬於首次正式亮相。據悉,這套作品費時兩年半,于上周燒製成功,包含四件作品,分別名為《大福》《展祿》《鴻壽》《圖禧》,在造型上分別取自尊、觚、梅瓶、春瓶等四種自古代表尊貴莊重的器皿造型。

  在展覽會上,來自“白瓷之都”福建德化的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鄭少偉長時間駐足於作品《大福》前專心觀賞。他稱這件作品在陶瓷製作中難度特別大,無論從構思、製作,到重心點的把控都打破瓷器的常規做法,蘊含了高超的陶瓷技藝,令他非常震撼和佩服。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孟樹峰老先生常年從事陶瓷燒制,他深切地知道製作一件陶瓷作品的艱難,尤其是王俠軍作品的造型。他以王俠軍作品《風生水起》為例,該作品的造型是一隻腳撐地,三隻腳騰空的“龍”,在1300度的高溫燒制中,圓形的泥坯都很容易變形,扭曲,更何況這種獨特的造型呢?他稱讚“王俠軍讓瓷器‘站立’起來了,開創了瓷器的另一種呈現形式。”

  “將創意付諸實踐的難度,比創意本身還要艱難百倍。”王俠軍表示,為此他走訪了很多陶瓷製作地方,很多人看見他的設計圖,稱不太可能實現。

  憑著對陶瓷的熱愛之情,他在南通市自行建窯燒陶,與專業團隊經反覆嘗試,克服多項技術難關,開創了“帶上電腦、水準儀、計算器和尺規”的燒瓷方式,硬是將他在很多內行人眼中看來不可能實現的設計圖,做成了陶瓷製品。

  傳承中華文化 推動中國瓷器發展 

  在展覽會上,很多參觀者表示王俠軍的作品除了具備精確創新的造型,運用高難度工藝製作,更主要是他賦予作品很多中華傳統文化的各種符號意象,展現了“古今融合”的美感。

  王俠軍告訴記者,他的大多數作品設計靈感主要來自於書籍《中華八千年器皿形制的沿革》,裏面講述了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不同瓷器的形制,在承襲中華傳統器皿的基礎上,辯證地去尋找自己的設計靈感,加以創新,賦予它時代感和時尚美。

  “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富礦’,擁有著無限的蓬勃生機。”文化部港澳臺辦副主任、中華文化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健剛在開幕式上辭職表示,中國是陶瓷的故鄉,瓷器製作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形成各具時代特徵的藝術風格。王俠軍先生承接了中華瓷器的端莊、華麗、優雅的傳統特色,以當代藝術和現代語匯的創新意象,重新詮釋瓷器新時代的風采。通過王俠軍的藝術轉型之路,他認為中華民族從來不缺乏創新的深厚的文化基因,兩岸文化人應通過不斷創新,在今天世界上創造出屬於中華文化的嶄新天地。他希望今後兩岸藝術家加強交流切磋,共同弘揚中華陶瓷文化。

  據了解,此次作品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和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共同主辦。國家文化部、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等領導和嘉賓,以及來自兩岸工藝係、陶瓷界等專業人士共近百位出席了開幕式。(完)

文化部港澳臺辦副主任、中華文化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健剛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文化部港澳臺辦副主任、中華文化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健剛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台灣網 郜利敏 攝)

臺灣陶瓷藝術家王俠軍在開幕式上致辭。他的近百件陶瓷作品首次在北京展出。

  臺灣陶瓷藝術家王俠軍在開幕式上致辭。他的近百件陶瓷作品首次在北京展出。(台灣網 郜利敏 攝)

觀眾在參觀展覽。

觀眾在參觀展覽。(台灣網 郜利敏 攝)

臺灣藝術家王俠軍(左二)為觀眾簽名。(台灣網 郜利敏 攝)

臺灣藝術家王俠軍(左二)為觀眾簽名。(台灣網 郜利敏 攝)

[責任編輯: 郜利敏]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