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部委涉臺資訊  >  總覽  > 正文

補充醫療保險有望成為企業剛需

2015-05-25 10:51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財政部、稅務總局、保監會近日聯合出臺了《關於開展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工作的通知》,對於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産品的支出,可在個人所得稅中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北京市成功入圍首批試點地區。

  “個稅優惠出臺後,現在我們平均每天能接到100個左右的諮詢電話,詢問的都是購買健康險抵扣個人所得稅的事情。”國有大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補充醫療險産品負責人説,今後,補充醫療保險有望逐漸成為企業的剛需。

  >>>與保險公司合作 年內將實現大病醫保全覆蓋

  新政試點

  北京等地購健康險減個稅

  三部門出臺的通知明確,試點地區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産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

  通知規定,適用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是指試點地區取得工資薪金所得、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以及取得個體工商戶生産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夥企業合夥人和承包承租經營者。

  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産品,是指由保監會研發並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佈的適合大眾的綜合性健康保險産品。

  為確保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實施,三部門選擇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為試點,此外,各省、自治區分別選擇一個人口規模較大且具有較高綜合管理能力的試點城市。

  業內聲音

  商業健康險有望成為企業剛需

  有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超過1500億元,但商業健康險只佔整個市場的一成左右,遠低於美國40%的水準。在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公司外企服務分公司工作的張穎,是員工健康服務中心補充醫療險産品負責人。張穎認為,這次出臺的個稅優惠政策是對商業健康險市場的一大利好,隨著相關實施細則的落地,將激勵更多的人關注和投保健康保險。

  這次出臺的通知要求各省級財政、稅務和保監部門應及時研究制定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分別上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並於今年6月30日前聯合上報財政部、稅務總局和保監會審核備案。據預測,今年7月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産品正式目錄有望公佈,政策也將得以落實。

  張穎介紹,隨著員工自我保護意識和保險意識的逐步增強,目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作為企業“標配”已經失去了吸引力,員工期待企業能夠提供更進一步的醫療和健康保障,並將此作為企業人才競爭力的衡量標準之一。

  張穎説,對於企業而言,購買商業健康險等補充醫療保險已經成為員工福利的首選。企業為員工購買補充醫療保險産品,除了能夠滿足員工日益增長的健康保障需求之外,也是對企業用工風險的一個重要防範措施。今後,補充醫療保險甚至有望漸成企業的剛需。

  據預計,今後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會考慮用商業健康保險産品替代傳統的禮品卡、購物卡等員工福利。

  企業傾向於選擇套餐類産品

  與基本醫療保障的大眾化屬性不同,商業健康險等補充醫療保險更多面向中高收入人群。無論是對於員工個人還是企業來説,能否提供多樣化的産品組合與優質、專業的理賠服務成為篩選補充醫療服務産品或機構的首要條件。

  張穎告訴記者,企業在選購補充醫療産品時,傾向於選擇套餐類組合産品。企業可以根據員工的不同職級進行自由配置。對於一些外籍人士或者企業高管,企業更願意為他們選購不同檔次的高端補充醫療産品。

  在理賠體驗方面,企業和員工希望保險機構或代理機構能夠提供更高理賠額度,更有效率的理賠服務。目前我國商業健康險市場上的多數産品在免賠額和賠付比例上限制較多,這方面保險公司隨著新政的落實,應該加以完善。

  專家觀點

  個稅優惠或可減少財政對職工醫保補貼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購健康險個稅優惠出臺或將起到類似調降證券交易印花稅利好股市的作用,通過四兩撥千斤的做法,以稅收杠桿進一步平衡甚至減少財政資金對於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補貼。

  這次出臺的《通知》規定,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額扣除為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減除費用標準之外的扣除。換言之,按照現行個稅起徵點3500元計算,以月收入5000元的個人為例,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45元,而在每月購買200元商業健康險後,其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700)×3%=39元。因此其每月個稅減負6元,全年可少繳納個稅72元。

  劉劍文表示,2011年曾有數據顯示我國個人所得稅納稅人約為2400萬人,估計目前這一規模也不超過3000萬人。按此粗略估算,即使全體個稅納稅每人平均享受到這一優惠,每年優惠額度也就只有一二十億元規模。

  對此,劉劍文分析,有關部門出臺這一優惠政策的重要意義,除了意味著官方直接讓利於民,還隱含著希望通過類似證券交易印花稅影響股市的方法,借個稅優惠達到政府引導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目的。

  財政部公佈的“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情況”顯示,今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8293.21億元,比上年增長9.6%;而支出7344.9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劉劍文認為,在這種職工醫保支出增幅大於收入增幅的情況下,如果通過個稅優惠能促進商業健康保險發展,使得廣大職工能夠在基本醫保之外,通過商業健康保險二次報銷醫療費用,進而降低職工的醫療費用支出。這樣財政就有望減少對於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補貼,最終達到降低財政支出壓力的目標。

  商業健康險設計應擴大病種保障範圍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王晶教授向京華時報記者介紹,今後,保險公司在設計商業健康保險時應採取降低價格和擴大病種保障範圍的舉措,力爭抓住這一契機促進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同時她也提醒,在鼓勵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提高參保者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的同時,有關部門也應完善職工醫保制度,提高報銷上限,減少因病致貧等問題的發生。

  王晶認為,目前國內商業健康保險具體産品仍以保大病為主,如癌症、白血病等。對於報銷普通疾病,尤其是門診醫療費用的險種仍相對較少,且理賠限制條件較多。由於不少參保者很難獲得報銷,因此一些人對於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敬而遠之。曾有業內人士透露,商業健康險保費在國內市場份額只有一成左右,與壽險、財險等業務有較大差距。借助新政推出的機遇,王晶建議商業保險公司應及時調整市場定位發揮潛力,擴大産品保障範圍,開發出更多接地氣的保險産品,實現差異化行銷。最終既使商業健康保險借勢翻身擴大市場份額,同時也使企業職工獲得更多的醫療保障。

  王晶透露,人社部2015年一季度新聞發佈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已經超過6.5億人。商業健康保險作為一種補充類型的醫療保險,無論其如何發展,也遠遠達不到強制參加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規模,因此商業健康保險只能作為基本醫療保險的有益補充。她分析,要解決當前還存在的諸如因病致貧等問題,有關部門的長遠目標應是繼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適度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和報銷上限額度,合理地將更多藥品和診療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疇,並輔以降低虛高藥價和減少過度醫療等舉措。

  個案

  每年報銷兩三千元算是家庭收入重要補充

  張先生所在公司為員工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每年報銷兩三千元,但對於拖家帶口、月薪不過六七千元的普通職工張先生來説,這部分報銷也算是家庭收入的一項重要補充。

  張先生所在公司購買的商業健康保險規定,每年在職工醫保報銷的基礎上,對沒有報銷的部分,扣除500元的起付線,剩餘部分可以按照60%的比例進行報銷。該公司人力資源部一位負責相關工作的人員介紹,前年公司有過半職工享受到了這種二次報銷的優惠,去年人數略少沒有達到一半。整體來看,獲得二次報銷職工的報銷金額大部分是一千多元至幾千元,少數醫療費用較高的職工,報銷了一兩萬元。

  據介紹,由於該公司早就為職工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在這次個稅優惠政策出臺後,公司的這一福利制度預計還會持續下去。

[責任編輯: 普燕]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