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賴聲川:悲劇和喜劇的轉換只是一瞬間

時間:2014年01月21日 15:31 來源:中國藝術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很少導別人戲的賴聲川,這次要排兩部其他劇作家的作品: 《讓我牽著你的手——契訶夫的情書記》 ,以及《海鷗》 。前者由美國劇作家卡羅·羅卡摩拉創作,是講述契訶夫生平故事的兩人戲劇;後者是契訶夫的著名劇作。3月14日至16日,這兩部劇將登陸北京保利劇院,隨後赴全國各地巡演,目前已在北京啟動排練,場地在鼓樓大街附近衚同深處的鼓樓西劇場。

  兩部戲一起做,是因為去年8個小時的《如夢之夢》之後,賴聲川覺得只做個兩小時的戲不太過癮了。觀眾買一張票即可觀看這兩部戲,《讓我牽著你的手》下午4點開始演出,結束之後,晚上7點半, 《海鷗》繼續登場。“做了這麼多年演出,還沒有4點鐘開演的。 ”賴聲川自己也覺得這次演出時間的奇特。

  更有意思的是,這兩部戲是一種相互映襯、相互解釋的關係。 《讓我牽著你的手》主人公即契訶夫和妻子歐嘉,這部劇根據兩人之間的400多封信創作, 90 %以上的對白是信裏的內容。賴聲川説:“從兩個人的對話可以看出他們的關係,看出愛,看出一個時代,了解契訶夫這個人和他的作品。 ” 《海鷗》作為契訶夫的代表作,曾經就由歐嘉飾演女主角。“下午看第一部戲,觀眾會覺得契訶夫跟自己的距離一點都不遠,晚上再看《海鷗》 ,他會覺得距離是零。 ”賴聲川表示。

  這兩部劇的演員,不少來自大陸版《如夢之夢》 。 《讓我牽著你的手》由孫強、蔣雯麗出演, 《海鷗》的主演是劇雪、孫強、楊雪等。很多人對賴聲川如何改編《海鷗》感到好奇,但其實他做的是盡可能原汁原味地呈現,“就改了一樣東西,把整個故事背景放到了中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上海附近的一個莊園” 。角色的原名很長,不便於觀眾記憶,於是賴聲川把它們簡化,比如把阿爾卡基娜改成蘇以玲,康斯坦丁改為康丁。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賴聲川並不理解契訶夫,“我是在一片迷霧之中,完全不懂他為什麼了不起,為什麼偉大。他到底有什麼好?為什麼在他之後戲劇不同了,他可以改變整個戲劇生態? ”後來他明白,需要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後,才能真正理解契訶夫。他的豁然開朗,是讀了契訶夫的兩封信後。

  在一封給朋友的信裏,契訶夫説,人生不是每天談戀愛、殺人,我們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在吃飯、聊天,做無聊的事情。在另外一封信裏,契訶夫説,為什麼舞臺上不能表現生活中的事情?我們應該讓它們一致才對。在我們吃飯或聊天時,我們沒有想到我們的命運在另外一個地方被決定,我們中間某一個人的生活正在被巨大地改變,而他自己不知道。

  賴聲川在美國柏克萊大學求學時,有一整年的時間學校在做契訶夫戲劇,老師和學生都很努力,但是觀眾還是會睡著。“契訶夫的戲很容易就被做得不好看,這是個謎。 ”賴聲川説,“看到這兩封信後,我開始理解契訶夫的偉大之處。你把戲劇性的事件全部抽掉後,剩下的真的是吃飯、聊天。 ”

  上大學時,賴聲川第一次看《海鷗》的劇本,沒有看到扉頁上的四個字“四幕喜劇” 。“後來第二次看,啊,喜劇?怎麼可能是個喜劇? ”在戲劇史上,很著名的一個事件就是契訶夫和斯坦尼斯拉伕斯基吵架,因為斯坦尼把《海鷗》做成了悲劇,契訶夫説,這根本不是悲劇,這是喜劇。在《讓我牽著你的手》裏,歐嘉給契訶夫寫信説,大家拿到《櫻桃園》後,圍在一起讀劇本,讀完後所有人哭成一團。契訶夫讀到這封信後很奇怪:“怎麼會哭成一團?我寫的是喜劇!喜劇! ”

  “其實這件事很好笑,也很可悲。 ”賴聲川説,“在契訶夫身上,我真的體會到悲喜一瞬間。這跟我自己的一種人生觀或生活理念很像。 ”這早已體現在他的作品中。看《寶島一村》時,觀眾上一秒在哭,下一秒就在笑,在哭笑之間、悲喜之間轉換; 《暗戀桃花源》讓一個悲劇和一個喜劇同臺演出。排《讓我牽著你的手》和《海鷗》時,他對演員們説:“你們不要覺得奇怪,當人在極度悲傷或極度快樂時,其實他去的是同一個地方。快樂到極致跟悲傷到極致的狀態,你給他拍張照,面部表情是一樣的。 ”

  《海鷗》在賴聲川看來,是一部戀愛的百科全書,這不是很多人能夠體會的。“這部劇裏的愛情大部分是錯誤的。你會疑惑,這個人怎麼會愛他?因為他根本不愛她。怎麼那麼傻?這是個悲劇。但你也可以説這是個喜劇,她怎麼會愛他呢,太好笑了。這麼愛下去太可悲了。這兩者之間的轉換真是一瞬之間。 ”所以他認為,對契訶夫的作品,如果能夠真正理解並給做出來,對觀眾來説會是非常震撼的一種感受,而這種感受取自非常平淡的生活狀態。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