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灣學者出書解封歷史 講述白色恐怖受難者故事

時間:2014年01月21日 11: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學者出書解封歷史講述白色恐怖受難者故事

  中新網1月2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由臺灣學者楊翠主編的《烈焰?玫瑰》文集是“臺灣文學人權講堂”系列演講結集,呈現臺灣政治受難者的經驗與書寫,第一部分邀多位學者談論楊逵、葉石濤等4位已故作家的文學;第二部分由曾心儀等1970年代受難者現身自述;第三部分邀以創作關切臺灣政治受難歷史的作家李敏勇等分享創作理念。

  楊翠是臺灣著名文學家、白色恐怖受難者楊逵的孫女。她出生時被楊逵取名“翠”,隨祖父落腳在剛開闢的臺中東海花園,是與楊逵共同生活最久的孫輩後人。“楊逵的文學盛名、家族的歷史,是我一生沉重的背負,一度我只想逃離,後來我才明白自己要返鄉,返鄉之路自此不歇。”楊翠如此描述她主編《烈焰?玫瑰》文集的心情。

  全書收錄作家自1906年出生的楊逵算起,共跨越百年,呈現跨世代視角。如以《壓不扁的玫瑰花》聞名的楊逵,也以此堅強樂觀信念支撐一生,然而他的社會運動理想卻帶來家族動蕩。書中楊翠描寫楊逵死後來年,他大批當年在綠島未能寄出的家書首次出土,為家人帶來巨大感情波瀾。

  楊逵入獄後,長子、長女休學打工維持家計,經濟貧困加上外界污名化,使他5個子女蒙上陰影,但家書中可見楊逵細心關切孩子生活、紓解他們的憂鬱,尤其對抑鬱的長子楊資崩不斷鼓勵。

  1970年代曾心儀因政治理想而被家人與外界冠上“壞女人”標簽,遠離摯愛的一雙兒女。曾心儀坦言至今家人仍不接受她的選擇,但她對犧牲無悔,書中她自述當年心路歷程,心酸感人。詩人李敏勇曾編選《傷口的花:二二八詩集》選錄百餘首見證臺灣白色恐怖時代的詩作,書中也收錄他對這些詩作的評析。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