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舞蹈要面對觀眾

時間:2014年01月16日 09:47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林懷民帶著他的舞團走遍了世界各大劇院。

  2008年,雲門舞集位於臺北八里的排練場失火,許多道具服裝被毀。唯一“倖存者”是舞作《九歌》裏的面具。舞團藝術總監、編舞家林懷民,當即含淚許諾復排《九歌》。2013年,這部象徵浴火重生的作品如期重演,在大陸五個城市上演。這年,雲門舞集這個華人第一個現代舞團,已堅持了四十載。

  2013年對林懷民而言也是豐收的一年。年初,他被美國舞蹈節授予“終身成就獎”。在這座現代舞的“名人堂”裏,比肩瑪莎·葛萊姆、皮娜·鮑什等大師,成為歐美以外首位獲此殊榮的舞蹈家。年末,他為雲門40獻上“生日賀禮”《稻禾》。在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之際,雲門再傳喜訊:位於臺北淡水、造價6.6億新台幣的雲門新址,獲得芝加哥阿法伍德基金會500萬美元的捐贈,將於2015年春季試運營。

  年少時那些關於舞蹈的夢,自26歲創辦雲門舞集起,一樣一樣地實現了。林懷民卻説自己“不太有夢想”,因為“所有夢想最後都要變成計劃,計劃會變成小事”,然後“就被這些東西追著跑”。他開始規劃五六年後的退休,在日程本上一樣一樣完成,讓一切發生。

  舞團 舞蹈一定要面對觀眾

  新京報:雲門舞集40週年之際,你創作的《稻禾》世界首演,談談這部新作吧。

  林懷民:前年我去了池上(位於臺東縣),在幾十公頃的稻田裏,風一吹,人就放空了。在今天,土地普遍遭受破壞,城市生活使人非常焦慮,池上的風景讓人感動。為了美,他們還拒絕電力公司在田裏插電線桿。《稻禾》背景的影像是我們請一位攝影家花兩年時間跟拍的,在一個定點記錄稻子的整個生命歷程。雲門40週年,我決定要回到土地,回到人民,雲門在創辦的時候就是想去演給人民看的。

  新京報:雲門創辦以來,持續做了很多藝術公益活動。

  林懷民:雲門舞集的公益活動主要是大型戶外演出,雲門2(1999年創立,為青年編舞家與年輕舞者拓建舞臺)每年有平均3/4時間在做公益演出。我們有一個傳統是,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一個下午的演出作為教育場。《稻禾》去池上給鄉親演的那場,我自己都哭了。那天有二三十個人是坐著輪椅來的,他們很多人在家待久了,能出來看表演,開心得不得了,下雨了都還在拍手,沒有人撐傘。這些普通觀眾沒有知識分子的那些東西,他們反而沒有了障礙。

  新京報:回望雲門40年,有沒有什麼感慨?

  林懷民:我很感恩。我們一路學習,活下來已經不容易,還受到大家的鼓勵。去年4月,我參加媽祖祭奠活動,一個農婦走過來跟我説“謝謝你美麗的藝術”,我就愣在那裏了。臺灣有很多人在基層,雲門跟他們的生活已經産生了關係,這是最重要的。舞蹈一定要面對觀眾,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創作 保存雲門風格不重要

  新京報:你的創作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有一個分水嶺,之前是更多涉及歷史、社會的議題,之後有自然的東西進來,這種轉向是為什麼?

  林懷民:可能是我自己的需要吧,慢慢找到了一個比較安靜的狀態。1997年做完《家族合唱》,那個講的是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那個東西做完,我整個人就安靜了。以前比較憤青,很多東西看不慣,後來覺得那些東西就不要帶進劇院裏來。我想,我已經變成一個很有趣的人,看到綠色就安靜下來。

  新京報:雲門舞集的創作帶有你強烈的個人色彩,如果有一天你不再編舞了,雲門的風格要如何保存?

  林懷民:保存雲門風格不重要,創造新的風格才重要,我不想讓雲門變成一個博物館。我不做藝術總監以後,雲門現有的身體訓練都會蒸發掉。有一天我會老掉,觀眾都不看我的作品了。我心裏是開放的,也不會遺憾,水流過去就流過去了。這個時間也就是五六年,退休不是計劃,而是必然的。

  新京報:你獲得美國舞蹈節頒發的“終身成就獎”,這是亞洲現代舞很大的榮耀。

  林懷民:這個獎到現在只有23屆,那些評審告訴我説,我的名字被提名了六年的,拖到現在才得獎是因為,之前不是每個評審都看過。這説明我們離歐美那些舞蹈的首都還很遙遠,你必須一次次去才會被看到。但是到國際上演出的團隊很多,你要一去再去是不容易的。倫敦、紐約這些地方,每年亞洲的節目不到1%。

  觀舞 到劇院是“稍息”

  新京報:雲門舞集這些年頻頻來大陸演出,但演後談仍常有觀眾表示“看不懂”。

  林懷民:看不懂的問題不只在大陸,全世界都有。舞蹈和音樂,都是一個感受,不存在文字意義上的懂不懂。欣賞是一種感覺,曾經有一個大娘跟我説,“林老師,我統統看不懂,可是我好感動哦”。孔子説“遊于藝”,這裡面是身體的感官帶動精神的感受,而不是去文字裏鑽研。我常常説,到劇院是“稍息”,不是“立正”,畢竟這不是一場考試。

  新京報:2011年和2013年,你連續擔任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編舞組的評委會主席,你也一直很關注大陸的現代舞。

  林懷民:人才輩出是必然的,但是當我們談到“世界”的時候,不能只想著去歐美被肯定。如果我們把作品做得非常好,把舞蹈當做文化來經營,那麼全世界的人都要跑來我們這兒獲取認可。這個是不容易的,你必須拿出站得住腳的作品,跟他們平起平坐,甚至更好。大陸很多現代舞團在本土沒有市場,成長的可能性就減少了,我想還是要從家裏做起。對於新的、有潛力的藝術家要有實際的支援,不能以眼前票房多寡來衡量利益,一定要給年輕人空間。

  【2013成績單】

  雲門舞集40週年,保留劇目《九歌》復排,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重慶五城巡演。年中獲頒有“現代舞諾貝爾獎”之稱的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下半年,雲門舞集2復排已故編舞家伍國柱的《斷章》在京、滬、港上演。11月,發表雲門40週年紀念之作《稻禾》。

  【2014計劃】

  上半年,作品《稻禾》、《九歌》、《流浪者之歌》在英國、美國、加拿大、德國巡演。下半年,作品《松煙》開啟大陸巡演,將到訪北京、上海、廣州、杭州、蘇州和廈門。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