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跳鍾馗”等3項民俗公告成為臺北市文化資産

時間:2014年01月13日 16: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北市文化局今天(13日)表示,“跳鍾馗”、“迎請關渡媽”等3項民俗及“泰雅族貝珠衣”等2項古物經審議通過,公告為北市文化資産。

  臺北市文化局表示,“臺北市古物、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日前通過登錄“跳鍾馗”、“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與“迎請關渡媽”等3項民俗及“節孝周氏絹之墓碑”與“泰雅族貝珠衣”等2項古物,公告為臺北市文化資産。

  臺北市文化局説明,3項登錄民俗文資保存案中,“跳鍾馗”由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林金煉提出申請,他獨創將驅邪避煞的法事結合傀儡戲演出的跳鍾馗技藝,儀式包括請神、制煞、排陣等,作法相當獨特,深富藝術性。

  “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迎請關渡媽”則是臺北市文獻會經文資普查而主動提報。前者融合儒、釋、道的思想,並依佛教的儀軌與經典,營造深富民間文化特色的中元普渡祭典。

  臺北關渡宮的“關渡二媽”據説曾經火燒而金身不壞,因而各地爭相迎請,又因靈驗事跡不斷,現複製的“關渡媽”分身已多達60尊以上,由各地區以年例或輪莊的“請關渡媽”習俗已持續百年以上。

  古物方面,“泰雅族貝珠衣”是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典藏文物。貝珠衣是泰雅族傳統社會傳家之寶,屬於部落領袖、獵首英雄的盛裝,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徵,是泰雅族最珍貴的服飾。公告的貝珠衣有逾百年曆史,珠飾精緻,織法細密,裝飾珠貝合計約9萬顆,款式色澤及條紋的調配相當罕見,是泰雅族難得尚存的特殊飾物。

  “節孝周氏絹之墓碑”現由周氏後代陳浩泰保存並提出申請。周絹因節孝事跡于清道光30年(1850年)受頒建坊,“周氏節孝坊”于1986年被指定為古跡。“節孝周氏絹之墓碑”可與現還矗立在臺北北投豐年路上的“周氏節孝坊”共同見證清代節孝旌表,以及北投陳家的開發史。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