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余光中:《鄉愁》遮住了我的真面目

時間:2014年01月13日 16:17 來源:東南快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小學課本上,孩子們可以讀到余光中的《鄉愁》,這首詩是祖國大陸與臺灣之間的“感應”,余光中從那時起也成為了一個以“鄉愁”觸動全球華人內心情感的詩人。日前,余光中攜太太范我存來海南參加兩岸詩會,在瓊州學院講學時,余光中向學子們袒露了自己的心聲……

  余光中的“四度”文學空間

  “中國人講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我無能可以立功,但對‘立言’卻比較感興趣。”一番開場白後余光中毫不諱言地表達了自己對文學創作的熱忱。回顧一生的創作歷程,他將自己的文學創作空間稱為“四度”文學空間,而支撐這四度文學空間的,則是他用一生孜孜經營的四種文學追求:詩歌、散文、評論和翻譯。

  余光中坦言,他一度自稱“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意思是詩歌是自己文學創作的主要經營對象,而散文則是副産品。但沒想到的是,許多人卻對他的散文有更多的好評,於是他後來就改變初衷,把詩歌和散文當成了自己的兩隻眼睛,雙眼並用,從此更加立體形象地看事物,看人生。

  對四種文學的追求,余光中表示擁有同樣的興趣,並不存在偏愛哪一種。而在他的四度空間中,這四種文學追求也時不時相互碰撞,時不時打破了相互之間的文體界限。他的作品中文體界限的“模糊”也時常會引來不少評論家的質疑和批評,“詩歌中有散文的影子,散文中有評論的態度”,但余光中開誠佈公地表示,他對於這些批評和質疑並不十分在意,對他來説,只要文字言之有物便可,並不過分追求文體上的條條框框。

  “從高中開始寫詩,開始寫舊體詩,然後轉為新體詩,後來受到民國初年新月派整齊的格律詩影響,再後來進入大學讀外文系,對浪漫主義的風格也有所吸收。到臺灣之後,又受到現代詩的影響……”余光中的豐富經歷,讓他成為一個相容並包的詩人、散文家、評論家和翻譯家。

  古典文學中有著豐富的營養

  “當代年輕人喜歡寫夕陽的詩歌,象徵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歌較多。”余光中提到了年青一代進行詩歌創作時的一種現象。針對這種現象,他同時也産生隱隱擔憂:時下年輕人讀古典文學的比較少,有的也只是泛泛地讀,很少做到精讀和消化吸收。

  結合自身的創作經歷,余光中表示,古典文學的力量遠比現代人想像的強大,對他來説,詩經以來的古典文學是他創作風格的“大傳統”,而“五四”以來的現代文學是他創作風格的“小傳統”,源遠流長的古典文學,強有力的西方文學支流,五四以來現代文學的衝擊,都對他的創作産生巨大影響。

  正是對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不同文學營養的吸收,讓余光中掌握了自己獨創的“白以為常,文以為變”八字文體技巧,他表示“文言文可以成為白話的潤滑劑,當寫文章需要高潮,需要訴諸權威,或者需要鏗鏘,需要對仗的時候,就需要用文言文來豐富筆下,來幫忙了。”

  余光中提倡在寫作文體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用文體和鈔票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文體和鈔票完全是兩碼事兒,鈔票大家都在用,而且越用越臟,但文體應該是自己獨家經營的,千百年後依然保持新鮮,這才是大丈夫應該做的事情。”

  “古典文學中有著豐富的營養”在余光中的講話中,這句話的頻次最高,他告訴學子們,古人的詩歌其實是寫得非常巧妙的,只是古人不會用現代人的寫作技巧來進行分析,其實很多現代詩的技巧在古詩裏面都能找到痕跡。

  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他引用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詩人在期待未來與妻子相聚的場景,在未來回憶今日,那今日就又變成過去,這種時間的轉換並不比電影的蒙太奇手法來得簡單,但古人在並不知道任何現代寫作手法的情況下,就可以寫出這樣美妙的詩歌,因此寫詩歌不但要看表面的字句,還要把握背後的美學,那需要相當的心得。

  被“鄉愁”遮住的詩意人生

  大部分讀者都是從一首《鄉愁》開始認識余光中的,《鄉愁》已經變成了余光中的一張名片,而對於這張名片,余光中遺憾地表示,“這張名片總是遮在我面前,讓別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

  每逢回到祖國大陸講學,余光中經常應學子們的請求吟誦那首《鄉愁》,此次在瓊州學院的交流之旅也不例外,但余光中卻婉言拒絕,取而代之的是吟誦了他的另外一首鄉愁之作《民歌》,他念了第一遍,全場上千個聽眾在他的引領下應和著讀了第二遍,一呼一應,頗有音樂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不一定要讀余光中,讀冰心,讀徐志摩,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詩人,選自己喜歡的作品來吸收……”余光中最後表達了對海南學子的期盼,希望學子們可以讀與自己興致相近的作品,同時也學習蘇東坡詩歌裏面儒家的堅持和道家的豁達,將海南島的詩魂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