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走出去”的珠心算 成為傳播中國歷史文化的“使者”

2017年08月24日 11:07: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48 37-52 25=?”“58!”德克薩斯(Texas)聚精會神地聽題,手在空中比劃著,不假思索給出精準答案。小學生德克薩斯來自美國,他説:“我剛開始學習中文時,感覺只是學一門語言。後來接觸到珠心算,覺得算盤是最好的計算工具,比手機和計算器都好,學了第一次就迫不及待地期待下一次。”

  令德克薩斯著迷的,是中國古老的算盤,以及由此演化來的珠心算“神技”。在算盤的起源地山東臨沂,癡迷於此的李綿軍在1998年創辦起第一所珠心算學校。19年來,從最開始時的4名學員,到每年全球學員300多萬,接受過珠心算教育的學員超過1000萬名。李綿軍介紹説,珠心算源於珠算,是將算盤的盤式、檔次及算珠在腦海中描繪出影像,不用實物算盤而在“心中”完成珠算的運算方式。

  把算盤這個古老的中國算具帶到世界各地,是神墨國際教育集團校長李綿軍的追求。小小的算盤也在“走出去”海外拓展中大顯身手。神墨國際教育集團2008年11月在美國成立了分校,珠心算現已進入聖地亞哥學區校本課程中。目前神墨教育已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4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16家分支機構,珠心算成為傳播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使者”。

  承載著古老東方智慧的珠心算來到西方,從陌生驚奇到鍾情心儀,有不少故事。

  四年前,德克薩斯的媽媽送他去了當地一所中文學校,首次接觸到了算盤,奇妙的珠心算開啟了他們一家對中國了解的契機。德克薩斯的媽媽説:“選擇學習中文其實是選擇了學習中國的文化。通過令兒子著迷的珠心算,我們能去發掘、學習到中國的歷史,了解人類共同的過去。”她還説:“算盤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工具。我們沒有給兒子買其他現代遊戲機,因為這個‘中國寶貝’可以讓兒子受用一生。”

  也是來自美國的莫妮卡説:“孩子感覺珠心算有趣、好玩,不僅可以學到數學知識,還提高了注意力和專注力。他們現在不一定能意識到,珠心算的思維方式會對他們的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大有助益。”

  從小在南京長大的荷蘭小學生杜凱米用流利的中文説:“我覺得珠心算對人腦有幫助,它可以開發我的左右腦。珠心算提高了我的數學成績,也提高了我的記憶力。現在去超市買東西,媽媽總會讓我用心算檢查小票,核對價格,我從來沒有算錯過。”

  在南京高校從事教學工作的努米娜來自吉爾吉斯斯坦。5年前,為讓孩子提高數學成績,努米娜送孩子去學習珠心算,後來發現“其實珠心算適合所有孩子”,於是自那之後她成了一位珠心算的“推廣員”。2015年,努米娜把珠心算帶到了吉爾吉斯斯坦,並對教材、教案進行了俄語本土化,變成更適合當地人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方式的教學體系,深受當地家長和孩子的歡迎。

  珠心算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的一張新名片。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説:“珠心算的通用性和實用性,讓人很容易親近。由此去追問背後的歷史與文化,使之成為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融合元素。”(崔麗)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