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第二屆“最美中國大地”攝影大賽:祖國風光無限

2017年03月30日 14:17: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3月13日電 2016年4月,由中國新聞網與中國大地保險公司攜手舉辦的攝影作品徵集活動第二屆“最美中國大地”攝影大賽正式啟動。活動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的參與,截止2016年12月,共收到原創攝影作品上萬幅,參賽作品構圖精美,風格多樣,受到了專業評委與眾多網友的一致好評。

  年度金鏡頭獎得主黃勇士獲獎照片,獎品為新力(SONY) ILCE-7M2K 全畫幅類單眼單鏡標準套機。

  第二屆“最美中國大地”攝影大賽年度大獎名單

  年度金鏡頭獎:

  作品名《田園線韻》 攝影:黃勇士

  一等獎:

  歷史人文類一等獎得主榮慶軍獲獎照片,獎品為大疆(DJI) 精靈3高級版-Phantom 3 Advanced 進階2.7K航拍器無人機。

  歷史人文類 作品名《色達居室》 攝影:榮慶軍

  現代科技類 作品名《三龍戲珠》 攝影:廖海鵬

  自然生態類 作品名《滿鄉冬捕》 攝影:張克新

  網路人氣獎

  第一季網路人氣獎得主黃興元獲獎照片,獎品為零度智控DOBBY航拍口袋無人機。

  第一季度:《冰雹後的塔公寺》 攝影:黃興元

  第二季度:《辛勞轉場路》 攝影:陶洪

  第三季度:《鳳凰涅槃》 攝影:蕭偉玲

  欣賞年度獲獎作品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7/03-01/719834.shtml

  黃勇士 《田園線韻》

  影友故事:玩了二十多年的攝影,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作者:黃勇士 《田園線韻》

  第二屆“最美中國大地”攝影大賽,以“歷史 人文”、“現代 科技”、“自然 生態”三個主題徵集優秀作品,號召廣大攝影師用鏡頭髮現中國大地上最美的景象,記錄身邊的愛與感動,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參加過第一屆“最美中國大地”攝影大賽的黃勇士認為,“這個比賽很好,很有水準,能展示我們中華大地上的美景,深受大家喜愛。”黃勇士表示,這次比賽涌現很多優秀的作品,欣賞過後讓人感嘆中華大地真是處處有絕美的風景,祖國風光無限。

  “這些優秀作品中不僅拍攝技術好,也體現了豐富多彩的中華大地元素。可以説,很多作品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有獲得年度大獎的實力。我的作品《田園線韻》榮幸地被評為年度大獎,確實是一種運氣,或許可以説在眾多優秀作品中正好有能打動評委的一面。”黃勇士介紹説,《田園線韻》拍攝于廣西東蘭縣的江平田園,在群山環繞中的這片廣西壯族風格的田園美輪美奐,吸引了無數的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

  “我拍攝這片田園已經有很多年了,那天和幾個影友趕到山頂,夕陽正照射到春耕中的田園上,在耙過的田塊上反射著帶光澤的金光。這個時候,更多的人很容易就被整片田園所吸引,往往會偏向於用廣角鏡頭來拍全景。在考慮到需要體現在田塊中耕耘的人的適當比例和周邊的干擾因素後,我決定用中長焦鏡頭來拍攝這片反射出迷人光線的一個田園局部。”黃勇士坦言,考慮到所用鏡頭畫面邊沿的畫質均衡,他轉成JPG圖片的使用壓了高光。“要説有所遺憾的話,最大的遺憾是畫面最明亮、最突出的部分少了點勞動中的人來點綴。”

  雖然黃勇士已經玩了二十多年的攝影,但他表示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攝影現在已經很普及了,門欄不高,但要出好的作品還是頂難的,需要認真學習、勤於練習和善於思考。”黃勇士分析,“從我個人的自我認識上説,覺得作為一個攝影師,除了必須掌握和了解拍攝中的曝光、對焦、構圖等影像成像常識外,首先應該要熟悉自己的器材,揚長避短,把設備的性能儘量挖掘發揮出來;其次,應該在拍攝中總結和反思,然後帶著思考去完成拍攝。”

  黃勇士建議,對於風光片來説,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一種寫實的表現。“但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把景物的表現達到自己最希望的效果,對我來説,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至於在所有的拍攝作品中體現出更多人文的關懷和社會價值,更是我需要努力的。”

  榮慶軍《色達居室》

  影友故事:要有拼搏的精神,看到美景眼明手快拍下來

  作者:榮慶軍《色達居室》

  中國幅員遼闊,美景數不勝數,榮慶軍看來,最美的中國大地應該是具有中國地理地貌和人文特色的一幅圖畫,它區別於其他國家的美景,能獨特地呈現中國獨有。

  應成都幾個驢友相邀,榮慶軍耗時1天多的時間于2013年4月4日下午5點抵達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州色達縣喇榮溝色達藏傳佛學院。榮慶軍介紹説,當天晚上下起了大雪,第二天一早,汽車上也鋪了10多釐米厚的積雪,在他的堅持下,司機只好發動汽車,跑了20多公里冰雪路從縣城趕到色達佛學院。

  色達佛學院的喇嘛和覺姆居住的小屋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全是白皚皚的雪,其居住的紅色小屋在雪中顯得十分醒目。“我也是第一次看見這樣的景象,感覺非常震撼,本來想邊欣賞邊拍攝,但驢友催促趕路,只有先拍下再説,我就用設備對著不同的點就是一陣猛拍。過了一段時間後才開始調片,感覺照片非常有特色。然後就試著投稿,第二次投稿就榮獲阿聯酋第八屆國際攝影比賽彩色組金獎,並受邀出席了頒獎儀式。”榮慶軍介紹道。

  事實上,在這幅精彩的作品背後,還有一個更加震撼人心的故事。據榮慶軍透露,他們第一天晚上在色達佛學院後山拍夜景下山時,因為下雪,司機視線受影響,直接把越野車的前橋擱在了懸崖邊。“我們下車一看都嚇傻了,或許這就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吧。”榮慶軍坦言,這幅照片的拍攝給他的感悟就是看見震撼心靈或感覺有意思的東西,什麼也不要想,要眼明手快地把它拍下來,然後再去慢慢地體會。然後是不論幹什麼都要有一股拼命的精神。

  榮慶軍認為,作為一名攝影師,首先要有嫺熟的攝影技術和數位後期處理能力;其次,具有較強的綜合知識和良好的素養;三是要具有一種拼搏精神。“如果一個攝影師具備了以上三個條件,肯定能拍出令人滿意的作品。”

  張克新 《滿鄉冬捕》

  影友故事:紀實攝影更重視影像內容而非技巧

  作者:張克新 《滿鄉冬捕》

  在張克新的心目中,最美的中國大地就是遠處是蜿蜒起伏的雪山,近處是披銀挂玉松柏,雲海茫茫、朝霞似錦,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張克新也曾多次拍攝雪山日出的景色,並且也寫過描寫雪山日出的散文《感動日出時》。“雪山日出的壯麗景色已經成為我一生的情結。”張克新坦言。

  不僅如此,滿族的歷史、文化、民俗、節慶等也始終是張克新攝影創作的專題。《滿鄉冬捕》這組作品展現的就是滿族冬天捕魚的場景。據介紹,滿族捕魚每年分為春捕、秋捕、冬捕三個集中捕魚時期。冬天鑿冰捕魚,稱之為冬捕。有冬釣、叉魚、大拉網三種方式,沿襲至今的“冬捕”多指“大拉網”,也叫冰底網魚,俗稱“冬網子”,即打冰窟窿下網捕魚。滿族人信奉薩滿教,整個冬捕活動過程都貫穿著該教義。

  撫順是不但是雷鋒精神的發祥地,也是滿清王朝的發祥地,努爾哈赤的故鄉就坐落在撫順市新賓縣永陵鎮的赫圖阿拉村,張克新對這裡的冬捕活動非常關注。2014年1月5日,新賓縣旺清門鎮舉辦了“新賓首屆滿族冬捕節”活動,在大拉網之前,有充滿民族神秘色彩的薩滿法師唱祝詞、祭拜水神——突忽烈恩都裏的莊嚴場面。當然,還有很多滿族特色的環節,面對這樣一個別具特色的冬捕活動,作為一名紀實攝影師,張克新沒有放過這次攝影創作的機會。

  張克新認為,紀實攝影更重視的是影像的內容,而不是拍攝的技巧。“如果説紀實攝影創作還存在技巧的話,那就是像寫文章一樣有一個成熟的構思。通過不同的視角來表現主題。再就是不能跟隨別人的鏡頭拍攝,一定要尋找自己的感覺,通過主題的表現將感覺轉變成視覺。我覺得這兩條對於紀實攝影的創作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攝影本身就是一門與眾不同的藝術,需要在普遍的社會生活中挖掘個別的人和事,這就是紀實攝影創作的出發點。不但做到在生活中挖掘典型、積累素材和編輯主題,還要做到了解和研究主題背後的文化,使創作的主題得到閃亮、得到完善、得到昇華。另外,還要做到通過選定標題來引導觀眾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在此基礎上創作的紀實攝影作品才有社會價值和歷史意義。

  張克新表示,作為一名優秀的紀實攝影師必須具備三個方面的素質,一是敏銳的觀察能力,善於在現實的生活中發現典型人物、典型環境和典型事件,善於捕捉主體人物的典型瞬間。二是豐富的想像能力,善於站在全社會的層面研究問題、挖掘題材、歸納主題;善於通過老百姓的生活狀態來表現世界、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形勢。三是強悍的表現能力,善於通過處理人與環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展開主題;善於通過人物的表情、姿態、動作等強化主題;善於通過獨特的視角表現主題。“這三個方面素質的積累、培養和提升對於能否創作出優秀的紀實攝影作品至關重要。”

  陶洪 《辛勞轉場路》

  影友故事: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 隨時捕捉精彩瞬間

  作者:陶洪 《辛勞轉場路》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最美中國大地的圖畫。在陶洪心目中,最美的中國大地應該是這樣一幅壯美的圖畫:反映出中華大地山川的秀美,反映出中華民族勤勞樸實的場景,反映出偉大祖國欣欣向榮的氣象。

  《辛勞轉場路》是2014年9月底陶洪在克拉瑪依趕往喀納斯的路上拍攝的。當時恰逢遇上一隊隊的轉場隊伍,塵土飛揚,氣勢盛大。陶洪一行三十來人趕到一座長滿黃色灌木叢的小山丘上拍攝,因為距離比較遠的緣故,絕大多數人只帶著長焦鏡頭,支起腳架拍攝。陶洪有心又帶上一個配有24-70鏡頭的備機。“這時候奇跡出現了,有幾隊羊群突然向我們所在的小山丘方向湧來,繞坡而行形成一道美麗的曲線,而趕羊人騎著馬穿插其間,揮鞭指揮,場面熱鬧非凡,長焦鏡頭在如此近的時候很難發揮功效,我慶倖自己帶了備機,並且預先設在高速連拍上,隨著一聲聲的高速連拍的快門聲,生動地記錄下山丘前精彩演繹,而秋季發黃的草木和沙土成為很好的襯景。”陶洪表示,拍攝這張作品的心得就是不能忘記“懶一懶,慘一慘”的攝影教訓,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隨時準備捕捉精彩的瞬間。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攝影師,陶洪認為一定要具備政治素質、美學素質、文學素質和勤勞素質。牢記攝影的宗旨,我們的文藝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只有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才能拍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好作品。此外,攝影是發現美、反映美、記錄美、捕捉美的一種行為和方式,離不開好的美學素質,光影、色彩、線條、構圖等等都需要有堅實的美學功底。再者,攝影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與書法、繪畫、音樂等異曲同工,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飽覽詩書,意境深遠的攝影作品自然成竹在胸。攝影作品的命名更是畫龍點晴,沒有好的文學素養也是不行的。

  “要想拍出好的作品,不吃點苦是不行的。”陶洪介紹説,風光攝影只有多吃苦才能拍出難得一遇的場景;人文攝影只有紮根基層,了解人民,才能拍出有人情味的好作品;紀實攝影更是需要深入一線,第一時間記錄最新事件以及事件發展的最新態勢,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勤勞和辛苦。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