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中國匠人谷”有望聚集京津冀千余名手藝人(圖)

2017年03月13日 14:57:25  來源:燕趙晚報
字號:    

  河北民俗名村大激店依託600多套傳統民居打造“中國匠人谷”,有望聚集京津冀千余名手工藝匠人,搭建現代化平臺給瀕臨滅絕的老手藝重新注入活力。“通過網路直播把這些能工巧匠打造成網紅。”該村黨支部副書記王立峰告訴記者。據悉,“中國匠人谷”由著名民俗大師馮驥才指導、臺灣等地專家設計規劃,總投資10億元,有望三年內完工。目前,他們已經聚集了剪紙、蠟染、塤製作、木雕等300多名手工藝匠人,開始對傳統民居進行改造,這個明清時期九省通衢的水鄉古村落有望重現當年商賈雲集的風采,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河北文化的一顆明珠。

  □文/圖 本報記者 石英傑

  ■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馬若特(中)進行泥人創作。

  建“匠人谷” 免費為匠人提供加工、居住場地

  大激店村地處保定市南二環、西三環交會處內側。該村大街中、西段,明清時期鐵路、國道未開之前,曾是保定西部九省通衢的車馬大道,村內的驛站衙署賈市店堂星羅棋佈。該村不但是河北民俗文化名村,還是“全國生態文化村”。2014年5月,中國文聯副主席、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副主席馮驥才帶領中國古村落保護中心的專家,對該村的古戲樓、真武廟、觀音廟和古驛道以及歷史延承和風俗習慣進行了深入考察後讚不絕口。

  “得知大激店要建造匠人谷小鎮傳承老手藝,馮驥才先生欣然為小鎮親筆題名。”大激店村黨支部負責宣傳的李飛説。據了解,這個匠人谷小鎮得到了中國手工業産業聯盟、中央美院、河北大學、河北工藝美術學院、保定學院等多家高校的支援。

  匠人谷小鎮將依託大激店村原有的600多套傳統民居,3年內建成大型匠人聚集區,免費為匠人們提供加工、居住場地,併為其提供行銷和市場推廣等服務。這裡不僅吸納了諸如石雕、銅雕、刺繡、剪紙等國家和省級非遺手工藝匠人,還將吸納那些技藝瀕臨失傳的手工藝匠人,聚集京津冀乃至全國範圍內的千余名手工藝匠人。屆時,這裡將成為手工藝門類多樣、各方匠人云集的手工藝匠人聚集區。“匠人谷”建設參考借鑒鄉村旅遊發達的臺灣模式,聘請了臺灣頂級設計團隊對其進行了規劃。

  3月12日上午,記者在村東河岸邊看到,一套閒置的民房正在按照手工作坊的需要進行改造,即將完工。

  ■淶水縣京作紅木傢具製作匠人于永超製作中。

  網路直播老手藝製作 把能工巧匠打造成網紅

  由於種種原因,手工藝匠人越來越少,許多手工藝面臨後繼乏人、技藝失傳的困境。如何留住這些傳統技藝,讓它們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老手藝失傳,原因是傻大笨粗沒有跟上時代的需要,深居閨中缺乏整合、推廣和銷售的平臺,造成從業者難以養家糊口以致陷入後繼乏人的惡性迴圈。”河北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中心主任杜浩分析説。

  據介紹,匠人谷小鎮不僅將是手工藝匠人的聚集區,還將組織高校的美術專家,對聚集在這裡的工匠進行美學方面的授課指導,對原先粗放的手工産品進行創意改造,幫助工匠們了解市場,使自己的手工藝品增添文化元素,增強吸引力、品牌價值。同時,這種聚集區會逐漸形成手工藝品的展示和銷售平臺。

  目前,集中展示這些老手藝製作過程的大型百集紀錄片《手藝人·聚匠心》已經拍攝了10集,通過這些尋訪和拍攝,已經聚集了曲陽馬若特泥人、保定元宵王、古琴製作等近百項300多位手工藝匠人。“我們會通過網路直播把這些匠人打造成網紅,不但傳播和推廣了老手藝,還能形成線上的直接銷售。”匠人谷小鎮的合作方、河北雲鄉居文化發展集團董事長路景濤告訴記者。

  ■蠡縣劉素霞炸面花。

  用情懷傳承工匠精神 讓傳統手工藝煥發活力

  “大國工匠,我們的先人依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後世留下了令人拍案叫絕的老手藝。我從小喜歡傳統文化,喜歡老物件,老絕活的不斷滅失讓人痛心疾首。給老手藝注入活力,需要智慧和勇氣,更需要情懷。”路景濤説。

  匠人谷小鎮將打造成一個手工技藝傳承基地,傳承手工技藝是小鎮的基本功能。小鎮將建立一所文創學院,專門培養傳統手工技藝人才。文創學院不僅要搞短期培訓,還將建立一套科學的教學與管理體系,系統地進行傳統手工藝的教育和傳承。學校將聘請非遺手工藝大師授課,並邀請知名學者、教授進行傳統文化、美學理念、現代市場行銷等知識的教學,賦予手工藝和手工産品文化內涵。以此解決老手藝後繼乏人的問題,讓這些傳統的手工藝重新煥發活力和青春。

  大激店村黨支部副書記王立峰表示,由於城鎮化進程,現在的城郊村民有不少失地農民。匠人谷小鎮聚集起來的工匠們能夠培訓這些失地村民一項養家的技能。“保守推算,我村300名多失地村民可以重新找到謀生之路。”

  此外,匠人谷小鎮將定期舉辦論壇,技藝交流大會,組織手工匠人赴外地交流學習、進行産品巡展,推動傳統手工技藝傳承發展。今年5月,首屆中國匠人節將在這裡舉行,屆時,一定會成為燕趙文化中的一個亮點。

  “眾多匠人聚在一起能夠互相碰撞、啟發”

  塤是開口吹奏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于連軍是河北省陶塤的非物質遺産代表性傳承人。2005年,他創辦了我國第一家推廣和製作陶塤的保定塤館,每年平均能製造塤300隻左右。“多年來,我自己單打獨鬥進行推廣傳承力不從心,13年間只培養了一個制塤的徒弟。”他表示,匠人谷小鎮能夠免費提供加工、居住場地,眾多的匠人們聚集在一起,能夠互相碰撞、啟發和融合發展。

  京津冀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京津冀文化産業協同發展,河北的文化産業項目數量不少,但真正在行業內能吸引京津文化企業關注並有意願合作的並不多,這就更需要找準重點進行突破。縱觀國內外眾多文創小鎮,諸如美國格林威治基金小鎮、法國格拉斯香水小鎮、杭州數字夢想小鎮等,都是通過積極挖掘和精準打造獨特的文化內涵而形成的。

  保定市文廣新局局長趙其國認為,保定市歷史遺存較多,文化旅遊資源豐富,但是大多數規模小、分佈散、品質低。大激店村打造的匠人谷小鎮是一個很好的文創項目,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將助力古城保定的文化産業發展,豐富河北的文化內涵,提升河北文化品牌形象。匠人谷小鎮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將會産生聚集效應,在吸引各地匠人的同時,也能吸引一部分大師級的人物,如工藝美術大師、文化名人到此發展、交流,這將極大提升保定市乃至全省的文化影響力,並對鄉村旅遊産生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