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著名閩藉劇作家洪可人病逝 一輩子離不開“蝦油戲”

2017年02月09日 07:23:31  來源:福州晚報
字號:    

  ■首席記者 顧偉

  福州晚報訊 集編、導、演于一身的著名閩藉劇作家、福州晚報長期的專欄作家洪可人因病于北京時間2月5日11:30在美國舊金山醫院逝世,享年85歲。與一般劇作家不同,洪可人由於從小生活在臺江碼頭邊,接觸三教九流,對福州的民風習俗如數家珍,對福州俚語張口就來,他掌握了許多軼聞掌故,能説能書,其作品最大特色是“蝦油味”濃。

  洪可人1932年出生,15歲時就在福州青年商學會劇團扮演閩劇《西廂記》中的琴童、《鳳凰山》中的薛應龍。抗美援朝時他參軍成了文藝兵,退伍後站過櫃檯、下過車間、鋤過地,自喻為“醬園店老鼠——嘗遍人間酸甜苦辣鹹”。只讀過三年私塾的洪可人雖然只有小學文化程度,1983年進入福州市歌舞劇院後創作了《貽順哥戴高帽》《紅花公主》《紅顏有福》《金薯傳奇》《貽順哥當所長》等眾多閩劇。他編寫的“陳靖姑”系列福州評話、“鄭堂”系列福州評話磁帶多達20多個專輯。他創作的方言話劇《紅白喜事》在福州曾連演百場。

  福建電視臺1994年春節晚會曾邀請洪可人創作小品《紅包》,沒想到就此引發了他創作戲劇小品的激情。他先後創作過近百齣小品,搬上舞臺後頗受行家和觀眾的好評。他創作的《虎門夜話》曾獲戲劇界最高獎——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的提名獎,《呼喚》獲華東六省一市小品大賽特等獎,《紅包》獲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百花文藝”獎。上世紀90年代中期,洪可人旅居美國,其後幾乎每兩年就要回國一次,與家鄉同行進行藝術交流。1998年,他在中國出版了長篇紀實文學《美國的太陽美國的月亮》。由他重新填詞創作的福州語歌曲《八月十五月光光》在榕傳唱度較高。

  2004年省文聯戲劇家協會、省藝研所、市文化局、市文聯等單位聯合在榕舉辦了“洪可人戲劇小品回顧展”,他創作的8個小品在芳華劇院集中展示。

  洪可人是福州晚報長期的專欄作家,在本報週末版、生活版和副刊版上先後開闢過《大市民》《拌尾叔》《諷刺劇場》《戲劇人生》等多個專欄,撰寫過“親家母送雞湯”、“南星道剃頭擔兩頭冷”、“聖君殿水兩頭漲”、“看目睭癲婆”、“賣萬金油馬仔”等近百篇故事。

  2011年,年近80歲的洪可人回到福州,在本報的牽頭下,他在左海公園舉辦了兩場“挑戰周立波”的公開演講。由於這是場融小品、獨角戲、福州評話、單口相聲、美國脫口秀于一體的演講,是一場含知識資訊、資訊、掌故、調侃內容,混合著濃濃的蝦油味的表演,當時在福州極為轟動,吸引了數十家媒體的關注。

  去年10月,已患小中風的洪可人回榕探親,得知福州將舉辦十邑春晚,情不自禁地遞交了小品《鴨姆洲》的腳本,小品講述的是旅美華僑回到臺江尋找當年鴨姆洲的故事。遺憾的是後來該小品未能入選十邑春晚,《鴨姆洲》成了洪可人藝術創作之路的最後一件作品。

  據洪可人夫人電告,洪可人的骨灰將擇日運回福州安葬。洪可人生前曾多次説過“無論走到哪兒,福州永遠是我的根!”洪可人的親朋好友昨天表示,屆時大家會相約一起接靈,歡迎洪可人這位一輩子離不開“蝦油戲”的劇作家回家。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