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通訊:“天皇小生”陳笑風 一曲名動粵港澳(圖)

2016年12月09日 16:21: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通訊:“天皇小生”陳笑風一曲名動粵港澳(圖)

  91歲的粵劇“天皇小生”陳笑風。 李淩 攝

  中新網廣州12月9日電:“天皇小生”陳笑風 “山伯臨終”欲斷腸

  中新網記者 李淩

  “淚似廉外雨,點滴到天明。空房冷冰冰,山伯孤零零”,91歲的粵劇大師陳笑風輕聲哼唱著純熟於心的《山伯臨終》,思緒一下子回到從前……

  才子逢亂世落班學唱戲

  陳笑風,1926年出生於廣東東莞,原名陳嘯風,其父為著名編劇家兼電影編導陳天縱。來自藝術家庭的陳笑風在談起自己學藝經過時説:“我喜歡數理化,原本在廣東大學讀書,恰逢亂世迫於生計,只好與妹妹小茶一起進入戲班唱戲。”

  陳笑風當時的理想是當一名建築師,對唱戲毫無興趣。最終,還是父親使出激將法,好強的陳笑風才開始努力學戲,每一個功架、每一句唱腔,都要精益求精。很快,他從跑龍套的小戲子升做配角,繼而成為戲班的臺柱。

  1944年,陳笑風得到了男花旦吳惜衣的賞識;1946年,他開始在香港的戲班擔任小生;1948年,已在粵劇界享有名氣的陳笑風隨戲班前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演出。

  周恩來總理接見陳笑風(右二)等廣東文藝代表。 受訪者提供 攝

  一齣摺子戲名動粵港澳

  60多年前,中國唱片公司計劃出一張粵劇專輯,特地邀請回到廣州的當紅粵劇小生陳笑風錄製《梁祝》選段。當時選中了《山伯臨終》片段,但陳笑風認為之前的版本唱詞太單薄,不夠表達梁山伯臨終前的種種相思和悲怨,於是特地請了詞曲家按照他的要求重寫,“文學性要高、可讀性要強”。

  “人世無緣同到老,樓臺一別兩吞聲”,當陳笑風攜新版摺子戲《山伯臨終》甫一登臺,暫態轟動粵港澳。

  陳笑風回憶,當時在香港演出,剛唱完最後一句,只見臺下有個人突然站起來鼓掌,因全場就他一個人站著,很是突兀,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的新馬師尊。演出結束後,新馬師尊在後臺見到陳笑風,由衷讚嘆“此曲只應天上有”!

  除了得到新馬師尊的高度認可,當時香港另一位粵劇名家任劍輝也對陳笑風的《山伯臨終》百聽不厭,特地讓弟弟到廣州買唱片,拍戲之餘,就躲在一邊安靜聽戲。

  一曲唱罷美名揚!自此,陳笑風的《山伯臨終》成為粵劇《梁祝》保留唱段,但凡演出《梁祝》,如果最後沒唱這一齣摺子戲,戲迷們就覺得不完整。上世紀80年代,陳笑風再次前往香港演出,著名影星鄭少秋被深深打動,在演出結束後,跪地敬茶正式拜陳笑風為師。

  有戲劇評論家認為,陳笑風的風腔別具一格,自成一派,有著明顯的特點,氣息吞吐收放自如、真假聲結合自如轉換、抑揚委婉奔放流暢。

  陳笑風演出《山伯臨終》劇照。 受訪者提供 攝

  入行70載傳承不停息

  陳笑風的七個弟弟妹妹均從事粵劇及影視行業,其中妹妹陳小華、陳小茶、陳小莎亦成名很早。兄弟姐妹們的配偶又多是行內人,“陳家班”人才輩出,在粵港澳粵劇界享有盛譽。

  在舞臺與人生的交替中,陳笑風從藝已經70多年,成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他的表演戲路寬廣、文武兼備、俊逸瀟灑、傳神逼真,創造了著名的“風腔”流派,享有“天皇小生”的美譽;他唱戲無數,其代表作有《寶玉哭晴雯》、《梁山伯與祝英臺》、《繡襦記》、《朱弁回朝》、《王大儒供狀》、《昭君公主》、《六號門》等。

  邁入耄耋之年,陳笑風依然對粵劇藝術鍾情,對一句曲詞、一個唱腔,都認真鑽研。陳笑風不僅自己學到老唱到老,而且對粵劇的振興、傳承,也是不遺餘力。

  陳笑風認為,粵劇要傳承發揚,不但要培養粵劇演藝人才,也要培養能真正欣賞粵劇的觀眾,“戲唱得再好,沒有觀眾,也演不下去。”(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