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成都工地發掘出70余座崖墓 深藏精美畫像石棺

2016年12月09日 14:36:29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號:    

  崖墓所在山崖遠景。

  進入崖墓得低頭彎腰。

  12月7日中午,成都簡陽,天府國際機場工地附近,四座相互環繞的崎嶇山丘上,70余個依山鑿成的崖墓蔚為壯觀。

  攀岩而上山丘,低頭而入崖墓,一幅幅“沉睡”了1800多年的石刻畫,經考古人之手面世。其中兩幅刻在了石棺上,畫中的展翅神鳥、乘騎祥鹿、追逐仙人……精美而罕見,不禁讓人想起《後漢書·馮衍傳》裏的記載:“鑿崖石以室兮,托高陽以養仙”。

  考古專家介紹,畫像石棺在四川很少見,如此精美的畫質更為同時期的上乘之作。而“隱匿”畫像石棺的崖墓多數是東漢中晚期,此外也有部分是蜀漢或者東漢早期年間的。專家考察墓室的形制、石刻、遺留物後認為,多數墓室為厚葬,體現了逝者生前較高的經濟水準。然而遺憾的是,崖墓百分之六七十都被盜墓賊“光顧”過。

  漢崖墓

  70多座崖墓多數為厚葬

  自古,崖墓就頗有神秘色彩。唐朝年間,它曾因時人不識,被附會成修仙煉丹的“神仙洞府”,南宋大詩人陸游還將崖墓比為“古得道之人藏丹之所”。從東漢時期開始,四川地區崖墓就已流行,此前,四川境內便有多次崖墓發現。

  今年8月,為配合天府國際機場的建設,成都簡陽石板凳鎮金山村,四座相互圍繞的二三十米高的小山上,先先後後地出現了考古人的身影。

  在這之前,考古專家們做了長達一年的調查。每天,他們都要走上數十公里,尋覓“有文章之處”。探測到這裡有崖墓,考古工作人員掄起鋤頭,分成兩組,各自“佔領”了山頭,向著表土和植被,一鋤一鋤地開挖起來……3個多月後,70余個藏在山裏的漢代崖墓被喚醒。

  從山腳仰視,紅黃砂岩上,整個崖墓群依山而建,有的甚至懸在峭壁上,部分間距密集,場面蔚為壯觀。

  據現場考古專家介紹,此間發現的崖墓多數是東漢中晚期,此外也有部分是蜀漢或者東漢早期的。崖墓多為露天斜坡單室墓,或為家族式墓葬。

  考古專家考察墓室的形制、石刻、遺留物後認為,多數墓室為厚葬,體現了逝者生前較高的經濟水準。然而遺憾的是,崖墓是用泥土填充的,在岩石中容易被發現,有六七成都被盜墓賊“光顧”過。

  A座山5號墓裏擺放的五人物圖。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