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全國人大代表呼籲搶救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革命遺址

2016年03月16日 08:1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3月15日電 (賀劭清)“受近幾年地震和洪災影響,‘紅四方面軍電臺指揮部’、‘彭楊軍事學校’、‘川陜省稅務總局’等舊址已損毀,搶救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革命遺址迫在眉睫。”15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巴中通江縣副縣長郭紅梅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據了解,川陜革命根據地曾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根據地,該根據地首府位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該縣有紅軍革命遺址遺跡186處,其中包括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47處,烈士墓及紀念設施24處。

  “紅軍在通江期間,黨政軍機關、團體駐地大多是清末民初的土木結構祠堂、廟宇和民房。”郭紅梅介紹,由於年久失修,紅軍革命遺址糟朽、腐爛現象嚴重,抗禦自然災害能力極差,“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舊址”、“川陜省工農總醫院舊址”、“中共川陜省委黨校舊址”、“毛浴壩會議會址舊址”等數十處國家、省、市文物保護單位不同程度出現病害。

  郭紅梅以“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群”太平紅軍粉壁墨書文獻為例指出,該文獻分佈在清代修建的居民建築26幢篾編粉壁墻上,書寫了“共産黨十大政綱”、“勞動法令”和“土地法令”,有6000多字,十分罕見和珍貴。但該文獻産權屬私有,建築因年久失修,已屬危房,墨書文獻已出現剝蝕現象。

  為此,郭紅梅建議國家劃撥專項資金對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革命遺址予以維護修繕,同時對重要黨史人物活動紀念地革命文物進行系統收集整理,加快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法律規章,在各革命遺址遺跡所在地普遍設立醒目標誌碑。(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