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中國羊年令老外抓狂 不知羊年是山羊還是綿羊

時間:2015年02月16日 09:08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的羊年眼看就要到了,全球的華人都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慶祝羊年,老外們也想摻和一把。可是,這群老外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很糾結的問題:中國的羊年究竟是哪種羊?是有角大公羊(Ram),還是山羊(Goat),抑或是綿羊(Sheep)?英國和美國的多家媒體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甚至請來多位專家解讀,最後還是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還是紐約時報比較“聰明”,他們乾脆放棄了考究究竟是什麼羊,直接將羊年翻譯成了“有角反芻動物”年。

  那麼,羊年的正解究竟是什麼,揚子晚報記者昨天也特地請教了南京的民俗專家。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可 周茂川 綜合@英國那些事兒等

  外媒各種零亂

  説山羊綿羊的都有 還有説是“反芻動物年”的

  記者了解到,首先拋出問題的是英國曼徹斯特一家媒體,新聞的大標題開宗明義:“曼徹斯特的中國春節:究竟是哪一種羊?”隨後伯明翰的媒體也拋出了同樣的問題。

  糾結的還不僅僅是英國人,CNN等美國媒體同樣抓狂。有些美國媒體煩不了,直接就指定了一種羊。比如説華爾街日報,直接就認定是山羊。而今日美國則認為是綿羊。

  而最“聰明”的當屬紐約時報,他們避開了對究竟是哪種羊的討論,直接把羊年定義成了“各種有角反芻動物年”。

  很快,這個問題迅速蔓延到了其他媒體和社交網路,成為這兩天全球網路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外語當中,支援山羊的説法似乎佔據了一定的上風。維基百科英文版對於生肖羊的詞條解釋就用的是山羊,而在其他語言中,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也用的是山羊。

  各種專家先後登場 到了最後還是沒有結論

  不少外媒還請來了各種“中國問題專家” 、“中國歷史學家”,來聽聽他們怎麼説的。

  有的專家説,這個既有可能是綿羊,也有可能是山羊, 但是漢族的人養山羊更多一點,所以可能是山羊吧。也有的人説,生肖的起源來自中國古代的祭祀行為,不過古書裏面本來就沒有區分綿羊和山羊,所以基本上就是隨便找一頭身邊能找到的羊而已。

  也有的人研究了一下中國地域分佈之後表示,中國北方草原綿羊比較多,所以北方的生肖應該是綿羊,南方山羊比較多,所以南方的生肖應該是山羊。

  還有專家建議看看中國古代各種用來代表生肖羊的雕塑和繪畫,稱圓明園十二獸首裏的分明就是山羊。

  當然,也有人建議到中國街頭看看。結果發現悲劇了,中國街頭的各種生肖羊飾品五花八門,山羊、綿羊,什麼羊都有,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喜羊羊!

  網友各種歡樂

  狗年也分“哈士奇年”“薩摩耶年”?

  羊年究竟是什麼羊的話題在網上持續發酵,中國的網友也展開了一番“歡樂的討論”。

  不少網友在吐槽。網友朱文傑設計師説:“別家只是分不清羊,紐約時報連羊和牛都分不清了”。 網友葉睿則表示:“那鼠年呢:小白鼠?倉鼠?松鼠?牛年:水牛?犀牛?虎年:東北虎?華南虎?兔年:垂耳兔?大白兔?龍年:龍爸?龍的九子?蛇年:響尾蛇?眼鏡蛇?馬年:斑馬?白馬?猴年:金絲猴?大馬猴?雞年:母雞?公雞?狗年:哈士奇?薩摩耶?阿拉斯加?豬年:迷你豬?野豬?”

  還有網友在支招。網友小勺子説:“為什麼國外的羊沒有一個統稱呢。比如狗(Dog)是所有種類狗的統稱,貓(Cat)是所有種類的貓的統稱。羊年的羊指的應該是所有品種的羊,但是英文中沒有羊的統稱,綜上述,是英文的造詞出了問題。”網友油茶茶説:“哈哈哈哈哈不就是山羊嗎?博物館裏看到的羊的泥俑,玉雕,水晶雕,瑪瑙雕的都是山羊啊。”網友羊卉日青則表示:“那就用Yang啊,為漢語的生肖再創一個單詞兒。”

  專家這麼解釋

  中國羊年裏的羊,就是山羊!

  羊年的“羊”是什麼羊?春節走親訪友,若是有腦洞大開的熊孩子這樣問你,可別在眾目睽睽下張口結舌。根據南京民俗專家的觀點,你可以摸著孩子的頭,信心滿滿地説:這個羊,不是綿羊,更不是喜羊羊,而是山羊。

  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的王濤介紹,羊是中國人最早馴服的家畜之一,在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中,“羊”字都長著一對倒“V”型的角,這正像山羊那稍微有點彎的羊角。而從文物上看,絕大部分羊造型的文物,都是以山羊為原型,很少看見毛茸茸的綿羊。比如朝天宮博物館館藏的清代三陽開泰瓷瓶,圖案中的三隻羊,就是長鬍子、彎角的山羊。

  民俗學家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給出同樣答案。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甘熙故居)副研究員徐龍梅認為,“生肖屬相”屬於漢文化的內容,而中國古代華夏文明主要生活的中原地區,基本活動的是山羊,綿羊則主要生活在少數民族聚居的漠北、塞外。因此,生肖羊,應該就是指山羊。此外,綿羊主要為人們提供高品質的毛皮,製作成寒衣。但在古代,生活在中原的人們以布衣、絲綢為主要衣料,在冬季,人們往往穿上好幾層單衣,而非一件“羊絨服”。可見,當時人們對毛茸茸的綿羊還比較陌生。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