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武媚娘"服飾設計師談爆乳版唐裝:和淫穢沒關係

時間:2015年02月16日 08:37 來源:燕趙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武媚娘”服飾設計師是位大叔

  他為《武媚娘傳奇》設計了2000余套服裝,僅武媚娘一個角色,就將近260套衣服。

  ●《水滸》的電影系列,到廠裏招人手,陳敏正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走上了電影的人物造型之路。

  ●《甄嬛傳》之後,陳敏正決定一年以內不再設計清裝戲,因為“很難再有創新”。

  ●“你又不是藝人。過多的曝光,容易讓別人産生你耍大牌、不專心工作的感覺。”

  ■

  陳敏正:

  服裝造型設計師,國家一級美術師,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1976年開始從事電影電視劇人物造型,1990年因電視藝術片《喜歌》獲第五屆星光獎“化粧單項獎”。1998年因《火燒阿房宮》獲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頒發的第二屆“化粧金像獎”。2004年被選為中國電影電視化粧委員會常委。2008年第29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首席造型設計。2011年中國電視劇産業二十年突出貢獻人物,代表作品有《辛亥革命》、《雪花秘扇》、《甄嬛傳》。

  56歲的陳敏正,鬍鬚濃密,兩鬢雪白。平日裏,他喜歡叼著石煙斗走在橫店千奇百怪的街頭,哼著小調,穿越時空。

  這是位圈內無人不知的服裝造型設計師,圈外人也可從《甘十九妹》、《闖關東》、《大染坊》等無數熱播劇的“職員表”中找到他的名字。如今,由他擔任化粧指導的《甄嬛傳》熱度猶存,另一部出自他手的《武媚娘傳奇》又火過了整個新年。

  然而,新年伊始,這位國內影視劇服裝設計“一哥”心情並不愉快。此前,他一手打造的爆乳版唐裝,借《武媚娘傳奇》走紅全國,並最終導致這部熱播劇遭遇“截胸”危機。他不認為劇中的服飾有任何不恰當的地方。對於裁切後支離破碎的畫面感,更多的是無奈,“這和淫穢扯不上關係。”

  “如果露胸不符合歷史,為什麼不把莫高窟封了呢?” 得知《武媚娘傳奇》被廣電總局停播的時候,服裝造型設計師陳敏正先生正在為另一部三國時期的古裝戲演員試粧。

  休息時,他從微博上看到了一名明星朋友轉發的停播消息。那時,陳敏正正沉浸在“秋天的收穫感”中——他參與設計的電視劇集中在各個臺播出。對於停播,他沒有嗅到危險的氣味,只以為是電視臺的臨時調整。

  復播的,所有含有爆乳的鏡頭都被重新剪裁,取而代之的是一幀幀大頭畫面。

  當時陳敏正拿出手機,在試粧間歇,翻閱各種網友評論,“覺得不可思議。”然而,每天忙碌的工作,讓他沒有時間再花費精力關心以往的作品,很快,他收起手機,繼續修改眼前的戲服。

  真實的唐朝粧面,其實很滑稽,這已經不是陳敏正第一次為武則天設計服裝了

  早在2001年的《京都疑雲》,陳敏正就曾為王姬扮演的武則天設計服裝。那時起,陳敏正開始研究唐朝的粧容和服飾。

  從2004年的《無字碑歌》,到2007年的《日月淩空》,再到2011年的《武則天秘史》,劇中武則天的造型服飾設計,均出自陳敏正之手。

  為此,陳敏正專程跑到西安,閱覽博物館資料,觀看武則天陵墓,尋找靈感。

  他手下的武則天,並不都是胸前春光無限。

  在與劉曉慶合作《武則天秘史》時,武則天服裝全部都是緊領子,很少露胸。“劉曉慶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怕觀眾老盯著胸去看,而忽略了演技。”

  多年的設計後,陳敏正發現,絕對的歷史還原是很難受到觀眾認可的,在歷史的基礎上適當地改編,反而更受歡迎。

  2009年,陳敏正負責唐代紀錄電影《大明宮》的人物造型。當時的想法,設計要完完全全地按照唐代壁畫裏的形象,“讓人物從壁畫中走出來。”

  按照繪畫資料,他還原了一款粧容——大肥臉、兩塊腮紅、連心眉,因為唐朝是鮮卑族國家,人物還要帶有少數民族的五官特徵。試粧出來,所有人都覺得很奇葩,在現代人的眼光審視下,只有滑稽。

  那時,他想到貝托魯奇拍攝的《末代皇帝》。這部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內9項大獎的影片,並沒有完全地還原歷史人物的粧容。

  “電影中的妃子,化成慘白的臉粧,描出細長的眼線,沒有眉毛,嘴唇涂滿大紅色。這種粧面,也許只會出現在清朝某些儀式上,並不是日常粧容,但貝托魯奇運用這種人物造型,使得電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得到了國際的認可。”

  《武媚娘傳奇》中設計的唐代昭儀大裝,歷史上並不是在武則天時期的服裝,但它的色彩款式,很有氣勢。“當一個觀眾看片子的時候,他會接受這樣的一個視覺形象,會認為它很震撼。”陳敏正説。

  第一次受製片方邀請參與拍攝的時候,陳敏正正在設計別的項目,並沒有接。沒過多久,范冰冰打來一個電話,再次邀請他做武則天的造型設計,正好空出時間的陳敏正答應了。

  看劇本是他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根據劇中人物,以文字的形式設計出服裝的雛形。妃子的服裝,陳敏正選出需要的顏色的布料,搭在模型上,錄入電腦後修出樣式,和製片方溝通後,發到工廠生産。一些大裝,則選取了手繪的方式,因為這樣“設計更細緻”。

  從2013年底冬天開機,到2014年夏天殺青,陳敏正為《武媚娘傳奇》設計了2000余套服裝,僅武媚娘一個角色,就將近260套衣服,塞滿了一個庫房。

  每天早上9點到晚上11點,伴隨著拍攝的進行,服裝也在緊鑼密鼓地趕制。武則天登基大典那套華美的後服,直到2014年6月的盛夏才交工。

  除了服裝和粧容,在頭飾上同樣花費了很多心血。劇中使用的簪子,全部是24K鎦金。“只有這樣,展現出的色彩才是真的金色。簪子上敲制的那些紋理,雖然觀眾看不到,但是完全還原了典型的唐朝時期造型。”

  用左眼還原歷史的幕後人員,曾是熱愛舞臺的舞蹈演員

  10歲那年,陳敏正在濟南市紅小兵宣傳隊學習舞蹈。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八個樣板戲,基本上是跳群舞或者歌伴舞,“人家前邊唱歌的一直大特寫,我們全是後邊伴舞,後來不喜歡了,就申請改行。”

  陳敏正所在的少兒劇團專門為外事活動服務。那時娛樂項目很少,各種會議後,劇團上臺表演節目成為不可缺少的招待環節。

  17歲時,陳敏正被查出右眼視神經萎縮,就算距離只有一米,他的右眼也只能看到黑暗。以生病為由,陳敏正在劇團裏改學了化粧。

  右眼的失能,卻讓他走上了靠顏色吃飯的道路。也許是上天的安排,他的左眼視力反而從1.5升到了2.0,對色彩的把握更好了。

  1981年,陳敏正進入中央戲劇學院的化粧幹部進修班。兩年的進修後,陳敏正意識到,電視電影的發展前景會超過舞臺。通過朋友幫忙,陳敏正被介紹到八一電影製片廠去進行電影化粧。

  其實早在陳敏正上學之前,他曾經依靠在劇團的化粧經驗,參與過電視劇《美麗姑娘》的拍攝。那時,拍上下集已經是個很浩大的工程,全是在嘗試著拍。

  經常在調機的時候,化的臉色對了,墻的顏色不對了。明天調,臉色不對了,墻的顏色又對了。“現在想想,也就是把燈光再加強一點或者減弱一點就OK了。”

  在八一廠學習4個月後,山東臺策劃拍攝《水滸》的電影系列,到廠裏招人手,陳敏正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走上了電影的人物造型之路。

  開始時,物料匱乏,為了買到最流行的化粧品和服裝,他每年都要跑到上海的南京路。“在那個年代,做服裝也好,造型也好,不是特別的豐富。比如《紅樓夢》,布料的選擇也只是絲綢,圖案更多的接近戲曲繪畫方式,都不是特別的可圈可點。”

  陳敏正記得,當時有一名設計師,想做一種質感,但布料怎麼都解決不了。後來,在飯店吃飯,他發現地板擦子上的纖維很合適,一直追到生産商,用下腳料織了很多想像中的布料。

  拍攝《大染坊》時,陳敏正為男主角設計了一身郵局綠的服裝。買了一塊料,做完上身、帽子,褲子不夠長了。劇中的年代,郵遞人員是打綁腿的,陳敏正就把褲子做了一大半,用另外顏色的布接上,藏在綁腿裏。

  漸漸的,有些商人知道這樣的東西擁有很大的市場,就生産了專門的影視麻料、影視絲綢,“現在你到北京木樨園,什麼樣的材料都能買到。”

  1998年,因《火燒阿房宮》,陳敏正獲得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頒發的第二屆“化粧金像獎”。

  漸漸的,精美的設計,讓他在圈內有了名氣

  現在的他,已經不喜歡暴露在鎂光燈下。他覺得,幕後和幕前守土有責,“你又不是藝人。過多的曝光,容易讓別人産生你耍大牌、不專心工作的感覺。”

  在他看來,這種趨近中庸的處世方式,是山東人的氣質。

  很多古代人物設計,是現代人的想像。現在的陳敏正,幾乎每天工作到淩晨兩三點。中午起床後,兩杯咖啡則是他一天的開始。

  50平米的屋子裏,10面鏡子環繞而立。空調設置在30攝氏度,抵禦橫店濕冷的冬天。桌上的加濕器同時扮演著揚聲器的角色,播放各種類型的歌曲。

  這是陳敏正工作室在橫店某個劇組的辦公間。

  斜靠在墻上的白色泡沫塑膠板,粘著各式各樣的鬍子,早已被標記好劇中的角色姓名。各種顏色質地的髮簪,一根根斜插在另一塊塑膠板上。屋頂縱橫的紅色消防桿上,挂著各種戲服。

  作為服裝大總管,陳敏正靠在椅背上,大口大口吸著煙斗,一邊現場監督這個劇組的戲服修改,一邊通過微信為另外的服裝提出意見。“兩場打戲就壞了的話,我可丟不起那人。”

  從事服裝設計工作九年的劉強,從剛入行就和陳敏正合作。在他的印象裏,陳敏正從來不會急眼,性格溫和,卻又激情十足。

  對服裝上的任何細節,陳敏正都會親自糾正。看到一套盔甲胸前不同紋飾的亮度不一致,他立刻要求工作人員用漆把閃亮的部分涂舊。

  拍攝現場布景的顏色,也會讓他煩惱不已。“花色不是大紅就是大紫,太俗,影響衣服顏色的呈現。”

  在陳敏正面前,年輕的徒弟常常感嘆“工作幹不過他”。“他從不拘泥於以往的設計,每次都要有創新。”

  陳敏正覺得,既然上天賜予他人物造型的才能,那就要充分利用它好好幹。他常開玩笑説,只有左眼視力的他“獨”具慧眼,看得又清楚,色彩感覺又對。

  偶爾,他也會懷疑自己。拍攝《雪花秘扇》時,為演員試粧,導演説ok,再換演員試另一個粧,導演也説ok。幾次“ok”之後,陳敏正故意拿出一個不太合適的造型——在屠夫的老婆的頭上裝了一個精美頭飾,導演看到,立刻説這個粧不行。這時他才能確定,導演是用心地在看他設計的每一個造型。

  現在的他,不願意總設計重復的東西。《甄嬛傳》之後,陳敏正決定一年以內不再設計清裝戲,因為“很難再有創新”。

  入行已經30多年,陳敏正開始思考劇與劇的不同。同是收視率很高的劇,為什麼《老農民》的話題性,就沒有《武媚娘傳奇》這麼強?

  1998年拍攝《成吉思汗》時,他依照歷史,對人物造型進行了最大程度的還原。當時,一本電視劇雜誌打算用成吉思汗母親的定粧照作為封面,但《還珠格格》一齣,趙薇扮演的小燕子則取而代之成為了封面。

  觀眾的喜好,正在影響服裝設計的變化。

  “曾經,我們追求貝托魯奇《末代皇帝》的造型,白白的皮膚,配上一個櫻桃小嘴,細長的眉形。到了《甄嬛傳》,更多地運用了現代的化粧方式,你把甄嬛的頭髮卸掉、衣服換掉,讓她帶著這個粧面開工路,依然是可以的。”

  在陳敏正看來,很多古裝劇的粧面,從眉眼的刻畫,到唇彩的運用,都是現代人的方式。“很多電視劇的古代人物設計,其實是現代人想像的映射。”

  “但誰要是較真,誰就輸了。”

  據《南方週末》、《華西都市報》報道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