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網路熱詞被印上月餅 “且行且珍惜”受歡迎

時間:2014年08月27日 15:17 來源:重慶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網路熱詞被印上月餅 “且行且珍惜”受歡迎

  原本印在月餅皮上的“花好月圓”變成了“且行且珍惜”,“團團圓圓”也成了“火鉗劉明”(網路詞彙,諧音:火前留名),更有“求關注”、“給力”、“麼麼噠”等網路熱詞。近日,這款具有網際網路特色的月餅,受到不少年輕人的歡迎和購買。中秋將至,如此不失個性的月餅,你會願意買單嗎?

  “且行且珍惜”印上月餅

  印有網路流行詞的月餅到底有多熱?昨日,記者打開淘寶網,輸入關鍵字後,搜索出上百個賣這類月餅的賣家。

  “現在每天大概能接到20~30單這類業務,買家以年輕人為主。”40歲的潘洪霞是杭州的一家月餅網店店主。説起將月餅和網路熱詞結合的想法,潘洪霞説,去年有一個客戶詢問是否能定做帶有公司Logo的月餅。受此啟發,平常就特別愛泡在網上的她,靈機一動,想到將網路上的一些熱門詞彙也印在月餅上。“既然年輕人喜愛網路文化,傳統月餅加上網路流行詞,肯定也不會差”。於是,從去年開始,她便開始嘗試專門製作這類模具。

  記者在潘洪霞的網店內看到,定做月餅是該店的主要業務,尤以新出現的網路熱詞定制最為火爆,僅最近一月的成交紀錄就顯示有1426條。潘洪霞説,如今她的月餅共有50多個熱門網路詞彙供買家選擇,類似“且行且珍惜”、“蘿莉”、“小清新”等定制數量較多,評價也最好。

  潘洪霞補充説,因月餅的大小有限,製作時最多只能寫5個字,太多就不會清晰。至於價格則根據月餅大小而定,從5元/個到15元/個不等。她算了一筆賬,如果買家購買月餅作為禮物,按照6個/盒的標準,再加上包裝盒的價格,僅需100元出頭,“比商場裏面的月餅禮盒性價比高,而且體現出送禮人的用心”。

  定制文字月餅重慶也有

  昨日,記者探訪了我市永輝、新世紀、重百等多家大型超市、百貨商場和華生園、元祖等食品店,都沒有發現帶有網路熱詞的月餅。其中一家本地著名食品公司工作人員告訴商報記者,如果訂單數量很大,可以考慮在月餅上定制文字。

  隨後記者根據網路搜索的結果,來到江北觀音橋一家專門制售糕點的店舖。店主王女士告訴記者,趁著中秋節就要來臨,她在網上挂出了定制月餅的業務。“顧客想印什麼字,我們都能做。”王女士説,去年流行在月餅上印“白富美”、“高富帥”等詞,都是年輕人來定制,互相送著玩。沒想到,這種玩法今年更火了。

  説著,她拿出一個製作規格為125克月餅的花片,“這種大的最多可以印5個字,像今年網上最火的‘且行且珍惜’,售價為15元,而小一點的為了字跡清楚,建議印兩個字,單價10元。”王女士説,月餅花片都是臨時製作,按顧客要求去聯繫模具店訂做。王女士表示,所以如果訂單數量較少,要向顧客收取20元的花片模具製作費,一個花片模具收費大概20元。

  聲音

  月餅+流行詞 體現了文化融合

  “中秋月餅搭配網路流行詞,是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體現。”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周睿告訴記者,青年人之間相互贈送印有網路流行語的月餅,實際上是賦予了月餅這個傳統載體更豐富的價值內涵,是一種新穎的表達方式,具有相當的私密性和情感專屬性。

  在周睿看來,中秋月餅這幾年“走”得並不輕鬆。與前幾年的“天價月餅”相比,搭配流行詞的專屬月餅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實際上是傳統文化正在回歸大眾。同時,這種變化也包含了對西方情人節巧克力刻字的借鑒,是不同文化之間相互融合的體現。中秋節是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任何改變都不會顛覆和違背其文化本身的內涵,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融合和創新,是大眾能夠接受的。

  微調查

  創新之舉

  還是嘩眾取寵?

  面對網路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多數網友叫好,表示給月餅增添幾分娛樂精神是創新之舉。但同時也有部分網友認為,此舉是在“褻瀆”傳統文化。

  支援派

  ■90後曉曉

  “太逗了,我想給前男友定做一盒。”90後的曉曉家住石橋鋪,得知可以私人定制有趣的月餅,她非常感興趣。曉曉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個樂天派。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節,曉曉認為,一盒既能當作節日禮物、又有娛樂功能的“私人定制月餅”最能代表自己的個性特點。“比如送給前男友,我會寫上‘你是奇葩’幾個字,很貼切,有沒有?”曉曉調侃道。

  ■90後黃小姐

  另一位90後的黃小姐也對這樣的月餅“點讚”。她告訴記者,傳統節日注入個性的網路流行文化,本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但是贈送的對象一定要是同輩,或者很好的朋友,否則將會很尷尬”。

  反對派

  ■80後蘇小姐

  “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褻瀆。”家住渝北的蘇小姐是一名80後,昨日她明確告訴記者,對於網路詞彙出現在月餅皮上,她並不贊同。蘇小姐解釋,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應當回歸本質,“加入流行文化其實就是商家的賣點,是嘩眾取寵的行為”。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