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中國夢·知青情”巡講舉行 回憶知青事跡

時間:2014年07月28日 13:42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夢·知青情現場書畫筆會

  中國夢·知青情現場書畫筆會

  7月26日上午,由中共中央黨校指導,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中華民族經濟文化發展協會、國際中國書畫家交流促進會主辦,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全國知青聯盟協辦的《中國夢·知青情——全國巡講(天津)報告會》在光華劇場舉行。

  中宣部、中央黨校、國家民委、文化部、農業部、民政部、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和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等部門的有關領導,以及來自全國25個省市的老知青代表、天津市大學生代表共700多人出席了報告會。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希勝同志在講話中,對老知青重返農村第二故鄉和新一代大學生村官兩代知青以實際行動創業奮鬥,踐行延安精神給予高度評價。強調要學習這些先進典型,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孫奎連是大連甘井子區優秀共産黨員,區政協委員,同時還兼任3所大學客座教授的成功企業家孫奎連。2006年冬,他放棄城市的安逸生活,回到35年前插隊的赤峰市寧城縣大城子,先後成立了野狍馴養繁殖、經濟林和食用菌三個專業合作社,並擔任了鎮雞冠山村村主任和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他自己投入了300多萬元,卻一分工資也不拿,用五年時間實現了全村每人平均1萬元的收入。

  宋新華是黑龍江兵團虎林農場上海知青,後任上海市政府資訊交流中心主任的宋新華。當他了解到使用生物土壤修復的新技術後,就下決心把它移植到第二故鄉北大荒。從2007年的小範圍試開始,歷經艱辛。至今7年時間,他每年多半年在北大荒,投入了家裏的全部積蓄,把這項生物技術推廣到幾百萬畝農田,在大幅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情況下,糧食增産20%。並且培養和帶領著好幾萬青年農民和技術員隊伍推動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在這片54萬知青兵團戰士曾經奉獻青春和汗水的黑土地上,他繼續耕耘奮鬥著。要把整個黑龍江墾區4300多萬畝農田都使用上生物技術,為全國人民生産出更多綠色有機的優質糧食!

  郝廣傑同志是1968年知青上山下鄉時天津彎兜中學帶隊幹部,曾任天津農學院副院長。他在70歲的時候,把自己的戶口從天津轉回到曾經的第二故鄉山西平陸縣毛家山,代領村民們艱苦創業,並再次擔任了毛家山黨支部書記,要在毛家山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如今已經74歲的郝廣傑同志的生動講述,使大家深受感動。

  還有曾經受到習近平主席接見的天津大學生“村官”楊代顯,他講述了自己在農村艱苦奮鬥,在實踐中鍛鍊成長的經歷。他們的發言真誠樸實,生動的事跡在全場激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全國著名知青模範邢燕子、侯雋、趙耘同志也參加了報告會。侯雋同志在大會上講話中説這個報告會開的非常好!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青年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到實踐中、尤其是到農村基層實踐中去鍛鍊自己,對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局局長張凡同志從黨的十八大關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高度,談到老知青和大學生村官這新一代知青承上啟下,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上闡述了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對這次報告會大力支援的中洋迅捷(天津)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陶龍海在講話中特別提到企業要支援“中國夢知青情”的活動,不斷為弘揚延安精神做貢獻。

  一些革命老前輩、老領導滿懷深情,用墨寶來表達他們對報告會的支援和祝賀。第12、13、14、15屆中共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原院長劉精松上將題詞:“中華一振圓夢,知青百煉成鋼”。第12、13屆中共中央委員、北京軍區原政委劉振華上將 ,海軍原副政委李俊連中將,海軍航空兵原司令員馬炳芝海軍中將等也為大會題了詞。

  在下午的座談會上,與會者尤其是大學生們紛紛表示,聽了四位同志的講話,被他們的精神和事跡所深深感動,他們用生命詮釋著共産黨人“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譜寫著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時代樂章!他們身上所體現的,正是偉大的延安精神,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正是中華魂。今天,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青年太需要這種精神了。據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青年部的同志介紹,當前全國各地的一些老知青,白髮紅心重返農村第二故鄉,組建合作社、修路打井、興辦企業、投資辦學等,艱苦創業,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先進事跡感人至深。一批大學生村官朝氣蓬勃、在農村基層實踐中鍛鍊成長。兩代知青以實際行動弘揚延安精神,落實黨的“三農”政策,譜寫了新農村建設發展的新篇章。他們身上所體現的知青情,就是在和人民群眾的結合中,在艱苦奮鬥中錘鍊和凝結的愛國情、愛黨情、愛民情、戰友情。參會的大學生特別提到,報告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表示一定要學習老知青的精神,以天下為己任,紮根基層、增長才幹,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