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民俗攝影師斬獲國際大獎 保護宣漢民風民俗

時間:2014年07月28日 13:39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6月底,第8屆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獎”年賽在北京舉行,共有來自全球31個國家的200多位獲獎者、特邀嘉賓、國際評委和媒體記者出席。來自大巴山深處宣漢縣一位普通的民俗攝影家謝興雙憑藉一組《巴山人打穀子》的作品獲得了本屆賽事的生活習俗類紀錄獎。作為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的他,為了把他對這片土壤的熱愛傳遞出去,同時記錄下這些優秀的民風民俗,近年來一直醉心於宣漢民風民俗的拍攝、保護和宣傳。一種責任 用鏡頭記錄下民俗

  謝興雙是地道的宣漢人,家鄉大巴山的山水從小就熏陶了他愛美、發現美的秉性,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就利用業餘時間扛起照相機,尋找、記錄身邊的美麗山水和風土人情。

  謝興雙説,他很早前就有了用鏡頭記錄宣漢民風民俗之美和宣漢人生活的想法,但是大多數民風民俗地處深山,那時候交通工具又不發達,所以這個想法一直無法實現。近幾年隨著宣漢交通的不斷改善,他探尋大山深處的民風民俗也方便多了,這給他的拍攝提供了便利。

  10年裏,具體去過多少次鄉鎮,拍過多少張宣漢民風民俗照片,謝興雙説他“實在不記得了”。只知道每次去鄉鎮,宣漢民風民俗的美和宣漢人的勤奮和善良都讓他感到“震撼”。他説尤其是到百里峽,就能夠深刻地感覺到宣漢土家族人民風民俗之美,所以他去了還想去,去了還要去。“其次就是感到有一種責任,覺得應該對這裡獨特的民俗文化用我們的鏡頭真實地記錄下來,讓大家都來保護它們”。

  謝興雙有一個夢想,準備今後將自己所有關於宣漢民風民俗的照片集結出版。“我希望通過這些照片,留住這些珍貴的民風民俗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關注和保護民風民俗。”

  一份執著 不錯過山上每一場雪

  謝興雙告訴記者:“獲獎喜訊來襲,不免竊喜心頭。無可厚非,這是辛勤勞動與夢想成真的一份收穫,一份有趣的收穫!”

  就《巴山人打穀子》組圖中的場景,他對記者説:“那真是我熟悉的、類似于傳説中的‘刀耕火種’、古老而又久遠的農事活動。因其是家鄉的人和事,可以説:閉上眼睛能看見,捂住耳朵能聽見。”

  他對自己作品還進行了深刻的總結,一是鏡頭後面那個“頭”不甚開化,多數時間是在“睡覺”;二是一機一變焦鏡頭存在局限,終難拍攝出叫響的作品。不管怎麼説,看過的人,都説照片很美,不僅光線、構圖、選材很好,照片傳遞的奮發向上的精神,也讓人心靈一怔。

  為了拍好宣漢大地上的民風民俗,一些普通農家有喜事他去,艷陽高照他去,下雪了更要去。謝興雙笑稱自己在“山上有情報員”。山上每下一場雪,“情報員”就會來電話,有次為了拍雪景,謝興雙在山上住了兩天,仍沒等到天晴取景的機會。而山上的冬夜格外寒冷,即使是剛倒的開水,很快就能結成冰……

  一次感動 他架起了宣漢與世界的橋梁

  攝影讓謝興雙醉心癡迷!他説攝影愛好不僅不影響工作,還能幫他調節工作壓力,讓他的心胸更廣博,處事更淡然。

  在攝影過程中與大自然的親近,讓謝興雙不僅對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和一些看似不公平的事情感覺淡然了許多,而且整個人的心境也感到與自然更加和諧。表現在謝興雙的作品上,就是是甜美、陽光、向上。

  20多年的辛勤拍攝,讓謝興雙有近千幅作品在國內展出、發表。一位參觀過他作品的人如此評價道:謝興雙的作品讓我深深感動。他苦行僧一般的執著,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架起了一座宣漢民風民俗與世界聯繫的橋梁,讓世界看到了宣漢民風民俗之美。

  王興寨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