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總導演陳曉卿昨日介紹,《舌尖2》本週五將在央視一套播出完畢。此後,預計6月下旬將在央視9套紀錄頻道再次播出,“先播第一季再播第二季,每天一集,第二季內容將重新剪輯,第八集《花絮》將作為最後一集播出。”
應試教育、家長陪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逃離北上廣……《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美食的呈現中將社會焦點問題一一點到,也因此引來網友的爭議:“展現這些內容,態度到底是批判還是讚揚?”“點到即止的講述方式是否有些潦草?”“輕盈的舌尖能否帶動沉重的中國?”昨日舉行的第二季最後一集《三餐》看片會上,總導演陳曉卿對此做出回應,“‘舌尖’只要能夠呈現中國方方面面的現狀就已足夠,我們還做不到批判。”
陳曉卿曾評價《三餐》的風格像《新聞調查》,因為這是“舌尖”系列中社會話題最多的一集。片中展現了各個階層對於三餐的不同選擇:廣東的律師沒空吃早餐,而退休老人的早茶時間卻可長達1小時;富士康公司的工人工作在流水線上,三餐也由“流水線”化的廚房完成;毛坦廠的高考學子實行軍事化管理,三餐由陪讀的父母親手從大門柵欄遞進,飯食從選材到製作精心準備,對他們而言一頓飯的品質可能就會決定孩子的命運;鄉村小鎮的居民能在家方圓一公里之內找到最新鮮的食材,悠閒地烹制一日三餐……生活方式的不同決定了三餐的不同,而三餐的不同又決定了人對幸福感覺的不同。
“黃金萬兩不過一日三餐”。該集導演丁正認為,三餐能夠體現現代人的生存狀態,“小鎮居民幸福感最高,生活最愜意”。故事結尾處展現了一對白領夫婦逃離“北上廣”的故事。兩人捨棄了現代都市的快節奏,在雲南大理開始慢生活,工作之餘,“面朝洱海、春暖花開”。丁正介紹,拍完這對夫婦的生活後,自己還特意拍攝了兩人前同事在北京的生活。“霧霾、擠地鐵、腳步匆忙、三餐無序……後來覺得指向性太強刪掉了——畢竟不是誰都能放棄一切重新開始簡單生活。”丁正解釋説。
“我們在片中展現這些內容,也並非要批判什麼或者倡導什麼,觀眾能在片中看到中國的現狀就不錯了。”陳曉卿總結。
相關新聞
“舌尖2”徵集“舌尖體”
本報訊(記者 祖薇)“舌尖”紀錄片的熱播也促成了網路“舌尖體”的流行。其中最為討喜的當屬由8名大學生製作的視頻《舌尖上的宿舍·泡麵篇》。“北京海淀,太平洋吹來暖濕的季風,學霸正在瘋長,又到了大學生們最忙碌的季節——考試季。由早餐帶來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維持繁重的復習後身體所必需的蔗糖……”幾個大學生拿起自己的DV,模倣《舌尖》的鏡頭語言、配樂和“舌尖體”的解説詞,用幽默和戲謔的方式演繹了他們所理解的“舌尖上的中國”。該視頻一經上傳便走紅網路,短短幾天,微博轉發近3萬次,視頻網站播放次數近600萬次。
今日起“正版舌尖”也將推出線上互動活動,向網友徵集“舌尖體”。據介紹,舌尖劇組將在官方微博上發佈舌尖經典解説詞模板,關鍵詞句由網友填空,創造段子。(記者 祖薇)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