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北京檔案館首次開放檔案特藏庫 展櫃為樟木製作

時間:2014年05月30日 13:23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6月9日是“國際檔案館日”,市檔案館首次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檔案特藏庫,包括進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的《剿撫澎臺機宜》和《京張路工撮影》在內的58件珍貴檔案有望首次揭開面紗。

  昨日,市檔案館一位工作人員帶著記者探訪特藏庫,她竟然迷路了。“特藏庫從不對外開放,屬於重地。裏面都是最珍貴的檔案資料。別説普通市民,我在檔案館上了這麼多年班,一次都沒去過。”工作人員説。

  每一位進入特藏庫的參觀者都要先存包、穿鞋套,禁止將照相、攝像設備以及手機帶入。特藏庫中的展櫃都是樟木製作,空氣中有淡淡樟木香。雖然室外酷熱,但館內溫度、濕度常年恒定,人們甚至會覺得溫度偏低。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説:“溫濕度常年恒定是為了保護紙質檔案,如果溫度高,紙片易發黃。”

  即將首次亮相的58件珍貴檔案原件包括進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的《剿撫澎臺機宜》和《京張路工撮影》。《剿撫澎臺機宜》反映的是1678年福建總督姚啟聖的幕僚宋淏關於清政府剿撫澎臺地區的策略建議;《京張路工撮影》記敘的是中國自主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沿線各站點、主要路段實景以及通車典禮情況。

  珍貴檔案還包括1948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關於入城部隊“約法八章”佈告,1999年4月時任北京市市長劉淇同志簽名的北京市承辦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請書原件等。

  市檔案館有關負責人表示,特藏庫將採取提前預約的方式開放。6月9日當天接受公眾和專業人員參觀,限額各100名。

  此外,今年還將有一批檔案期滿解禁,向社會開放。據了解,按照檔案法的有關規定,檔案館保管的檔案,一般應當自形成之日起滿30年向社會開放。(記者 劉冕)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