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倪萍回應明星書畫拍高價:我的作品不值高價

時間:2014年05月30日 13:23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不久前朱軍首次以畫家身份開個展,此前他的作品曾在慈善拍賣會上拍出60萬元的高價。而主持人倪萍近幾年也在全國舉行畫展,一幅名為《韻》的畫作曾拍出118萬元。近幾年不少影視圈明星紛紛涉足書畫界,在業餘領域風生水起。近日京華時報記者採訪了張鐵林、朱軍、董浩、倪萍,他們稱大多兒時對書畫就有著濃厚興趣。對於明星書畫動輒拍至百萬現象,專家季濤稱,

  董浩

  ◆擅長畫戲曲人物◆師從董希文◆創作時間53年

  書畫家父母影響大

  少兒節目主持人董浩叔叔曾稱“畫畫才是我的老本行,主持是業餘,自己當年是歪打正著當了播音員。”董浩的父親董靜山和母親都是著名的書畫家,京城畫壇名流如齊白石、陳半丁、秦仲文、吳作人、李苦禪、丁井文、李可染等都是家裏座上賓。董浩5歲便開始學習作畫,“我在畫畫上最早的老師是董希文(油畫《開國大典》的作者),他對我的藝術影響很深。”董浩稱繪畫是從小摯愛,“我主持了大半輩子兒童節目,帶給大家很多歡樂,但我太愛畫畫了,剩餘的生命我將交給繪畫。”

  認可明星去學畫畫

  在創作戲曲人物題材上,董浩顯得比較遊刃有餘,董浩説:“在家中早年結交戲曲大師的基礎上,我本身作為一個舞臺人物,選擇戲曲人物畫也就是自然之事。”近年來董浩的繪畫作品除了戲劇人物以外,還向花鳥、山水做一些嘗試。

  5月30日“董浩叔叔書畫專場”將在網上開拍,據悉此次制定的畫價是4萬元/平方尺,但董浩盡力將網拍畫價降低。針對當下明星畫作動輒飆升至近百萬元高價的現象,董浩認為明星們演而優則畫也無可厚非,但是公益拍賣和真正收藏是兩回事,並不能把做慈善拍賣的捐獻行為跟天價作品等同起來。

  倪萍

  ◆擅長國畫◆自學無師傅◆創作時間不詳

  50歲以後重拾畫筆

  演員、主持人倪萍愛畫國畫,主題多為花卉果蔬、飛鳥雞雛等,也曾畫人物,如演員劉曉慶和導演田沁鑫等。2011年3月倪萍一幅名為《韻》的畫作,拍出118萬元天價,近幾年她在各地還舉行畫展。

  倪萍從四五歲起就會用樹枝在地上畫小鳥,小時候愛畫《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從小對色彩敏感。她稱重拾畫筆是知天命以後的事了,范曾在看了她畫的小菊花後,曾預言她以後“可以靠畫畫混飯吃”,而她真正開始學習繪畫是從給《姥姥語錄》畫插圖開始的,自稱“畫畫著迷時簡直如神經病”。

  我的作品不值高價

  一年內倪萍畫成1000多幅畫作,不過她透露也曾撕掉三四百幅不滿意的作品。倪萍告訴記者,她學畫沒有師傅,都靠自學和天賦,平時作畫都是即興創作,不定目標也不列計劃。倪萍透露平時畫畫的地方主要是衛生間,大浴缸上鋪上膠合板當畫案。她還笑説,畫畫時最愛聽廣播節目《海陽現場秀》。已經鮮少主持節目的倪萍稱家庭是第一位,第二是畫畫,而主持節目、寫東西放在最後。

  對於明星書畫在拍賣市場上的高價,倪萍回應稱數字聽上去都很嚇人,其實是公益拍賣,而她一共拍過三次,都是公益的,“如果我的畫真的這麼值錢的話,我也特別高興。可是我畫的品質不值這個錢”。

  朱軍

  ◆擅長繪畫◆師從范曾◆創作時間40餘年

  我認真畫畫不玩票

  5月17日,“杜蘅情懷——朱軍繪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前朱軍的作品也曾在一次慈善拍賣會上拍出60萬元的高價。朱軍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他其實執畫筆至今已有40餘年,“這是因為我認真在畫畫,並不是玩玩而已。”朱軍少年起便酷愛書畫,但在那個年代,畫畫最多只是花錢又不討喜的愛好,那時他畫畫就是頑童塗鴉。現在為何重拾畫筆?朱軍坦言,由於住房條件改善,除了臥室,他還能擁有寬敞的書房,“於是買了一個畫案放在書房中,備上筆墨紙硯,這些都備齊了,我就想拿起毛筆試試,一寫一畫發現又勾起了我兒時的夢想。”

  拜師範曾曾遭拒絕

  在2008年,朱軍拜國畫大師範曾為師,被收為關門弟子。朱軍回憶,早在2006年就已結識范曾,兩人交往多了後,朱軍提出請范曾收其做徒弟,“剛開始他沒同意,給我佈置作業,我一一照做後他才同意”。

  談及如何擠時間繪畫,朱軍説:“這得看把生活重點放在哪兒,放在繪畫上,那我就一定有時間做這件事。”朱軍喜歡在清晨作畫,“幹電視這行確實忙,我一般是從下午工作到晚上,就利用上午的時間畫畫。”在創作中,花鳥、人物是朱軍頗為喜愛的題材,尤其是表現藏族人民生活的人物畫作品。

  張鐵林

  ◆擅長行書◆師傅不詳◆創作時間40年

  我只是書法愛好者

  演員張鐵林是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他自幼熱愛書法,也愛速寫繪畫,其書法據稱是北京著名拍賣公司榮寶齋的搶手貨。張鐵林透露,他斷斷續續寫了40年,“別人休閒時唱卡拉OK、聊天的時間我都在寫字,我的生活其實很枯燥,我年輕時連逛街都心慌,老想著回家寫字。只要在桌前一站,拿著毛筆寫字,這動作一來我的心就踏實了,到現在已經形成了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張鐵林的書法多以行書為主,其功力始於臨摹,張鐵林認為寫書法堅持很重要:“書法必須練到老、寫到死,這樣都還覺得不夠好,這就是書法的魅力!”張鐵林對自己要求較為嚴格,總愛撕掉幾年前書法作品,每次撕幾個小時,他解釋原因説回望舊作總會不滿意。

  張鐵林不認為自己是書法家,只自謙為書法愛好者,“我的生活中90%的精力用於書畫,而10%的精力放在演戲上。”在他看來,演戲和書法比起來無聊、枯燥許多。對於“唐國強和張鐵林為影視圈書法寫得最好的”這個説法,張鐵林並不認可,不過他認為網友有言論自由。

  ■專家説

  季濤(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

  明星作品貴收藏需謹慎

  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學書畫並舉行各種展覽,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十幾年前至今,進行藝術創作的明星一直不斷,圈裏有這種風氣,一直有明星向藝術家學習藝術的傳統,演藝與繪畫、書法是相通的。”但季濤認為,從藝術價值來看收藏和投資明星畫作須謹慎,“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國內還有一些比較畸形的投資理念,投資者喜歡名家作品,因為名頭大的價格會更高,但這完全不代表真實的藝術品市場。”季濤透露,明星的作品基本都是在慈善拍賣會上拍出,所以價格都偏高,“而真正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較少能夠看到明星的作品,一般在一些小拍賣行的大拍上,都是由於明星效應人們追逐喜愛的明星的作品。”

  他認為大部分明星從事創作的時間較短,或在業餘時間進行創作,因而明星藝術市場是不夠穩定和真實的,明星作品價格的高低不代表藝術水準。季濤認為可以少量收藏一些明星作品,“主要根據藝術水準、藝術手法、創新度,以及藝術的成熟度和穩定性等綜合因素來考量。”

  京華時報記者高宇飛楊菁 京華時報製圖何將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