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談到電影《歸來》對她的小説《陸犯焉識》的改編表示讚賞,電影選取了她的小説的最後部分進行改編,表現男女主人公長別離後又走到一起,展示了小説中最感人的部分,切入的角度巧妙機智,很好地濃縮了整部小説,嚴歌苓看劇本時就流淚了。這種故事打破了時代、年齡的界限,用一種人類流通的情感方式來呈現。
嚴歌苓的長篇小説《陸犯焉識》自2011年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後,廣受關注和好評。最近作家出版社又推出了《陸犯焉識》新版。嚴歌苓説這部作品以她的祖父為原型,並參照另一個老人在監獄裏的故事。為怎樣寫祖父她思考了20多年,這是她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小説。為寫這部作品,她一次又一次地去主人公作為右派被禁錮的流放地青海考察,與監管人員交談,並多次往返于主人公盛年時流連的華盛頓、上海體察生活。《陸犯焉識》以深遠的濟世情懷,將知識分子陸焉識的命運鋪展在中國政治這塊龐大而堅硬的底布上,從而檢視了殘酷歲月裏生命可能達到的高度。在對父系家族歷史命運的追索過程中,嚴歌苓對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在動蕩年代裏對正直、良知、責任的堅守做了一個很好的注解。導演張藝謀也曾表示,他之所以選擇這部小説改編,也是比較欣賞小説中的才華與歷史感。
嚴歌苓是個不斷探索文學新的故事和表達方式的作家,她曾憑藉對社會底層女性人物獨到細緻的把握而享譽文壇,這部小説則將關注的視角轉向男性知識分子,堪稱轉型之作。嚴歌苓表示,《陸犯焉識》表達了知識分子對自由的追求。“我一直想用中國各式各樣的人群,包括小人物和知識分子個人的編年史來匯聚成整個國家的歷史。”
嚴歌苓説:“不快樂的記憶讓一個民族成長。”嚴歌苓近年的作品多是寫歷史題材。她表示自己近年在海外生活,對國內當下的生活不很了解。“寫當下是個大的挑戰。”她説,她所聽到的當今中國的故事很有趣,她也在嘗試寫一些當下的作品。文 一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