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將著重引入民俗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鄉村博物館等新概念。”在日前召開的“山東省組織實施‘鄉村記憶工程’新聞發佈會”上,山東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説。
謝治秀表示,“鄉村記憶工程”是“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的載體工程。在工程的推進過程中,省文物局將著重引入民俗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鄉村博物館等新概念。謝治秀表示,該概念具體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在現有鄉村層面。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礎上,深入摸底,選定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具備農村傳統文化特徵的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巷進行保留、保護和維修利用,結合生産用具、生産生活遺物遺跡的展示,形成集鄉土建築和鄉村民俗為一體的綜合性、活態化的鄉村博物館。
二是在撤村並社區層面。在新建的社區內,劃定1000到15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建設社區博物館,採取多種展覽形式,挖掘和豐富村落、社區的文化活動和文化氛圍,展示村史、村情,增強當地居民對自身文化的自覺和文化認同感、文化自豪感。
三是城鎮層面。結合全省“中心鎮”規劃建設,依託現有村鎮整體風貌,選取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民居、建築乃至歷史街區、街巷,突出地方傳統文化特色,建設原生態的社區博物館。(記者翟群)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