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媒體列66個易讀錯詞 網友自嘲: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

時間:2014年02月14日 11:15 來源:現代快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芝麻糊、弄巧成拙、暈船、骰子、剽悍……這些詞語你能全讀對麼?去年央視舉辦的中國漢字書寫大賽,令不少人瞠目結舌,很多似曾相識的字如果正兒八經地落在紙面上,能完全寫對的沒有多少人。昨天,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上給出的66個詞語,又“秒殺”了不少網友,不少人發現,很多詞語平時挂在嘴邊不知説了多少遍,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一直讀的是錯誤的音,例如“賈平凹”“桎梏”“餛飩”“氙氣”。殘酷的現實讓有的網友調侃自己成了外國人,不會讀漢字了。記者 金鳳

  暈

  yùn

  船

  chuán

  因

  yīn

  為

  wèi

  氙

  xiān

  氣

  qì

  戲

  xì

  謔

  xuè

  針

  zhēn

  灸

  jiǔ

  剽

  piāo

  悍

  hàn

  鐫

  juān

  刻

  kè

  屆

  jiè

  應

  yīng

  漲漲姿勢

  這66個詞語

  你能都讀對麼

  昨天,人民日報官微發微博稱,據説,這66個詞語,很少有人能全讀對。並列舉出這66個詞語和其正確讀音。

  你可不要認為這條微博言過其實,不信你可以試一試。

  先説説可能讓你看了就立即要暈菜的“暈船”吧,“暈”該讀一聲還是四聲?答案是四聲。用在“暈船”、“暈車”、“暈機”這些固定詞彙裏,“暈”統統讀四聲。而在“頭暈”、“暈頭轉向”這些詞裏,卻讀一聲。

  還有打牌時經常出來調節氣氛的“色子”,人家的學名叫做“骰子(tóu zǐ)”。

  “黑芝麻糊哎……小時候,一聽見芝麻糊的叫賣聲,我就再也坐不住了。那親切而悠長的吆喝,那夕陽下搖曳的芝麻糊擔子……”廣告裏那個幸福地舔著媽媽做的黑芝麻糊的小男孩,大家應該不陌生吧,但是,這三個字的準確讀音估計能讓不少人錯愕,沒錯,是“zhī ma hù”。

  看似奇葩的讀音還有不少,例如螺螄讀作luó sī,勤能補拙讀作“qín néng bǔ zhuō”,拈花惹草讀作“niān huā rě cǎo”。那個曾經讓全國的嬰幼兒深受其害的毒奶粉成分三聚氰胺,應該讀作“sān jù qíng àn”。

  還有一些字形生僻的漢字,例如彳亍(chì chù))、孑孓(jié jué)、粳米(jīng mǐ)。

  網友自嘲

  我的語文是

  體育老師教的

  讀了這些熟悉的陌生字,不少網友直呼“漲姿勢”,截至昨天截稿前,有3000多網友評論,上萬網友轉發,不少網友表示,好多常用詞,一直在誤讀。

  膜拜了這66個詞語之後,很多網友充滿了失敗感,有網友説,“我覺得我是外國人。”有網友自嘲:“我的語文果然是體育老師教的。”還有網友恍如隔世,“有一種高三語文總復習的感覺。”也有人向祖國精粹的語言文字致敬,“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除了大範圍的“中槍”,也有人質疑不必這麼咬文嚼字。“平時讀得不標準,應該按照正確的讀,但是交談中還是以雙方聽懂為主,怎麼明白怎麼來。”“語言是處在不斷變化中的,某個字的讀音會隨著大眾的讀法發生變化,如以前“呆板”讀ái,現在則改為讀dāi。死摳這些東西無意義。”

  專家解讀

  有些字音會

  隨著生活改變

  南師附中高三語文老師劉少青認為,很多字正確的讀音和在生活中大家約定俗成的讀音有差別,這正是學術和生活的區別,“口語講究便捷,不必準確或者精確,但學術務求精確。”他表示,在某些字的讀音上,需要“較真兒”,因為字音與字義是有關聯的,如果按照約定俗成的讀音,音變化了,意思也就變味了。

  “例如,為什麼讀‘應(yīng)屆’呢,‘應’如果讀四聲,有順應、回答、滿足、應付的意思,而讀一聲時,有應該、本期的意思。”劉少青説,人們日常生活中容易混淆的讀音有不少,其中還有“載”。他説,“下載”中的“載”應該讀四聲,因為在這裡有裝載的意思,是從網路上搬下來,裝在電腦上。又如在“怨聲載道”中的“載”,因為有充滿的意思,所以也應該讀四聲,但如果做“記載”“年”的意思,例如在“三年五載”這些詞中,則要讀三聲。

  劉少青表示,語言畢竟是活的東西,最重要的功能是使用,商務印書館每出一版新的詞典,都會將一些漢字的字音和字義進行整合。例如“確鑿”的“鑿”已從“zuó”轉變為“záo”,“呆(ái)板”也調整為“呆(dāi)板”。

  “除了字音,在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有些詞語也已向生活中做了讓步。”劉少青舉例,例如“感同身受”一詞,本意是對別人表示感謝,但後來在使用中,被很多人理解和用於“我有同感”,於是就做了詞義更改。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