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西城回應北派猴王故居被拆傳聞:是進行修繕

時間:2014年02月13日 09:38 來源:法制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昨天記者在昌平存放地看到,拆除構件已經被妥善保存 攝/法制晚報記者 蔣桂佳

  ▲昨天記者實地探訪,李萬春故居原址已經成了工地 攝/法制晚報記者 蔣桂佳

  日前,文保愛好者在微博中爆料,稱戲劇名家“北派猴王”李萬春位於西城區北大吉巷的故居被拆除。對此,昨天西城區文委調查後表示,並非拆除,而是進行落架保存建築構件,待修繕時使用。

  事件 網友爆料 李萬春故居被拆除

  昨天網友在微博中爆料:“位於北大吉巷22號李萬春故居已被拆除。這座在社會各界呼籲下本被承諾原址保留的宣南故居,精緻玲瓏的倒座四合院,最後還是被稀裏糊塗處決了。”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於西城區的北大吉巷,衚同已經幾乎看不到原來的模樣,只剩下藍色圍擋的工地,臨近的幾個平房院落也已經拆得七零八落,殘存的墻壁上到處有收購平房的小廣告。在李萬春故居的遺址上,只能看到被留在原地的一些碎磚瓦和木屑,一段稍高的磚墻上,有幾棵狗尾草正隨風搖擺。

  回憶 老四合院 居民當成回家地標

  “那老宅子,原來就在那活動房旁邊,漂亮著呢。”提起李萬春故居,居民老趙豎起大拇指,老趙記得,故居是京城裏典型的倒座四合院,門樓坐南朝北,院子外,門框上方一個大大的“福”字,幾十年過去,“福”字依然清晰可見,院子裏很多象徵榮華富貴的磚雕,非常漂亮。

  如今,四合院只剩下一片空地,空地旁邊幾臺挖掘機正在轟隆隆挖坑。

  “看不到嘍,這麼好的宅子給拆了,可惜了。”在此居住幾十年的老趙有些傷心。

  老趙説,22號院是北大吉巷唯一的一個保存的名人院落,搬遷後,如果回來找不到自己家,自己就看22號院。

  “應該還在吧?最近沒有注意。”距離北大吉巷22號院幾百米遠的陶然亭街道米市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聽説李萬春故居被拆,也非常驚詫,不敢相信。

  記者找到圍擋內的一名施工人員詢問,但是該施工人員表示自己剛剛來到這裡幹活,不知道記者所説的事情。

  回應 基礎下沉 修繕工程已獲批准

  昨天下午,西城區文委就李萬春故居被拆除一事召開新聞發佈會。負責人稱,10日上午11時許,區文化委接到關於李萬春故居被拆一事的舉報後,第一時間了解相關情況,約談金融街(北京)置地有限公司負責人,提取了照片等現場資料。

  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西城區文化委收到金融街(北京)置地有限公司《關於李萬春故居修繕的申請》及《李萬春故居勘察報告》、《李萬春故居現狀照片》、《李萬春故居修繕工程設計方案》以及相關專家意見等材料,文化委受理。

  依據有關專家意見,結合現場踏勘情況,區文化委認為根據《李萬春故居勘察報告》,該院由於長期無人居住,文物建築基礎下沉,墻體開裂,存在嚴重的隱患,並於2013年 9月23日作出決定,原則同意該修繕方案,以徹底排除安全隱患。

  同時,區文化委要求項目建設單位金融街(北京)置地有限公司必須依法聘請有文物保護資質的施工隊伍對具有保留價值的建築構件進行編號、登記、妥善保管,以備修繕使用。

  已經落架 最快年底開始復建

  經了解,建設單位已經對李萬春故居實施落架完畢,並妥善保存了建築構件,待今年底或明年初進行修繕時使用。

  同時,區文化委再次要求項目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必須依法儘快組織文物修繕工程的開展。

  昨天下午,金融街(北京)置地有限公司工程經理黃先生表示,等此處工程的外立面基本完工後,就可以開始對故居進行原址復建,預計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啟動。

  去除糟朽

  最大限度保存原貌

  昨天下午,西城區文化委副主任呂丹介紹,李萬春故居暫時拆除,是對已成危房的該處故居實行“落架大修”。

  呂丹解釋,落架大修是對糟朽文物的保護性修復,是一種去除建築構架中的部分糟朽結構,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原貌的重建方式。文/記者 王妍

  昨天晚上,西城區文委特意帶著記者來到位於昌平區某地的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文物存放處。

  在距離存放處幾十米遠處,就傳來此起彼伏的犬吠聲,該公司執行經理伊金棟表示,李萬春故居一些木料、石材已經腐朽,放在工地擔心會被損壞,因此存放在這個比較偏僻的位置。

  為了防盜,公司派四人值守,並養了十幾條大狗。

  在院內,記者看到故居的“階頭石”、“抱鼓石”,還有大批的瓦片,排放比較整齊。在倉庫內,成摞的木材按照粗細大小分開存放。

  記者也看到有一批大腿粗的木料兩頭都已經腐朽,輕輕一碰,就有木屑紛紛落下。

  “我們這裡都有編號。”憑藉微弱燈光,伊先生向記者展示木料上的紅色“左後檐椽西”的字樣。

  伊先生稱,去年10月28日,公司開始對故居進行落架大修,雖然只有6間房,但是公司拆了1個月時間,11月28日,木料都已經拆除編號完畢,所有的木料石料均已經在開發商處登記,運到這裡保存。

  延伸閱讀 李萬春故居 曾經免於拆遷

  “整組建築佔地面積不大,房間緊湊,磚雕精緻。”這是《宣南鴻雪圖志》對李萬春故居的評價,這也讓李萬春故居成為北大吉巷挺到最後的一個名人故居。

  騾馬市大街以南,夾在果子巷與米市衚同之間,在明代就形成的北大吉巷在京城衚同中,並不顯眼,然而對於宣南戲劇文化的重要意義,北大吉巷卻毫不遜色。

  民國時期,北大吉巷與梨園結緣,短短的小衚同眾多戲劇名伶、曲藝界名宿聚集,與梅蘭芳先生合作多年的花臉演員劉連榮居住在北大吉巷39號院,曲藝界名宿,京韻大鼓白派創始人白雲鵬居住在北大吉巷3號院。

  李萬春兄弟4人居住在北大吉巷22號院,被稱為“四維堂李”,李萬春在北大吉巷19號院和21號院創建了“鳴春社”戲班,作為培養徒弟的“科班”,培養了二三百位學生。

  2005年左右,北大吉巷列入拆遷範圍,白雲鵬故居、劉連榮故居等名人故居先後被拆除,很多人為李萬春故居捏了一把汗。

  2012年左右,李萬春故居周邊基本上已經沒有其他平房,李萬春故居孤零零挺在工地上。

  西城區文委工作人員介紹,從建築手法分析,此宅約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經過改建。

  院子坐南朝北,正房三間五檁帶前廊,北房三間帶前廊,正房西廊筒子門通向內院,院內三間坐西朝東的平房,青磚清水墻,磚券門窗,三角桁架合瓦頂,近代裝修。屬於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

  雖然一度免於拆遷,但是李萬春故居也多次遭到破壞,2012年,故居部分精美磚雕被盜,引起了多家媒體關注,當時的開發商承諾李萬春故居與康有為故居等會原址保留,不會被拆除開發。

  北派猴王檔案

  李萬春(1911-1985),中國近代著名京劇生角表演藝術家、教育家,自幼隨父練功,習武生,七八歲即登臺演出,除演《夜奔》、《戰馬超》等武生戲外,還演出《打棍出箱》、《李陵碑》等老生戲。他以嗓音佳、扮相好、武功嫺熟而轟動京城,被譽為“童伶奇才”,先後得到俞振庭、楊小樓、余叔岩、馬連良等人的傳授,曾創辦“鳴春社”科班,被稱為“北派猴王”。

  本版文(除署名外)/記者 蔣桂佳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