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五音戲國家級傳承人:傳承人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時間:2014年02月12日 14:34 來源:齊魯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春節假期剛結束,霍俊萍就忙著參加省內外各種文藝交流活動宣傳五音戲,按她的話説:“傳承人不是獎牌,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一路走來,霍俊萍為五音戲付出了很多,包括自己的健康,她説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她太愛五音戲了,幾乎已與角色化為一體。如今霍俊萍已經把傳承五音戲作為她的主要工作了,辦娃娃班、參加省級研究會議,在她看來,五音戲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薪火相傳。

  曾經獲得第五屆和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霍俊萍,憑藉自己的影響力不斷為五音戲的發展努力著。由她主演的《半把剪刀》在濟南連續公演30多場,場場爆滿,引起轟動;聊齋戲《竇女》從1983年至今,公演了20多年,已成為劇院的保留劇目。

  面對地方戲的發展困境,霍俊萍還對五音戲的劇本、音樂、化粧、舞美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使這一古老的劇種更符合現代觀眾的要求。對於下一步的接班人,霍俊萍表示心中已有幾個合適的人選,她們都是五音戲劇院的專業演員,而且已經有了自己的角色。下一步霍俊萍表示要加強對她們的考核和要求,保證五音戲的傳承品質。

  據悉,霍俊萍師從五音戲的名角“鮮櫻桃”鄧洪山。在霍俊萍的印象中,學習五音戲過程非常傳統,不需要識譜,完全靠老師的口傳身授,因此這一傳承方式非常脆弱,如果沒有後繼人才,大師一去也就意味著一個劇種的消逝。幸好在鄧洪山先生的精心培育和自己的不斷努力下,學舞蹈出身的霍俊萍很快掌握了五音戲的精髓。

  回憶起當年五音戲在百姓中受歡迎的程度,霍俊萍感慨不已,當初的五音戲沒有華美的戲服和絢爛的燈光,紮起臺子四五個人就能演上一場,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都跑來看,連三歲娃娃都能哼上幾句。現在有了專業的配樂樂隊加上各種高科技舞臺技術,人們卻沒有以前那麼熱心了,年輕人聽戲的就更少了。

  如今淄博師專附小“五音戲娃娃劇社”已正式掛牌。看著、聽著孩子們用稚嫩的動作、聲音演繹經典劇目《王小趕腳》,霍俊萍很有信心,她説:“作為五音戲傳承人,我必須自覺主動地去傳承。我已經把三字經、弟子規寫進了五音戲,讓人們知道山東有孔孟文化、齊文化、蒲文化,五音戲中有他們的文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五音戲娃娃會強化五音戲的生命力。我要把娃娃劇社當作五音戲的香火來供養。”片/本報記者 李新生  文/本報記者 譚文佳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