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程國民在自辦的“門券博物館”前。
在四川雙流縣紅石鄉一個農家樂裏,大門上寫有“門券博物館”,它是83歲的程國民耗用近30年心血開辦的。自2012年7月免費對外開放以來,正成為展示中國歷史風光的小窗口。
博物館坐落在四合院裏
程國民老人的門券博物館,設在一座四合院裏,院門口懸挂著一匾:“程國民門券收藏博物館”。推開門,便是門券(俗稱“門票”)的世界。館內展示了他精心收集的3萬餘張門票和參觀券,以圖文並茂的門券形式勾畫了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新中國的成立,每一個歷史時期中,重要紀念地和歷史人物紀念館的門票和參觀券,都一一講述著歷史。
記者看到,有不少已經泛黃的門券,裱在玻璃框中。其中“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的門券價格為1角錢,而另一“張瀾紀念館門券”為2角錢,都是老人精心裱起來的。上面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沁園春·雪》手跡,其中提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下面對應的便是“成吉思汗陵旅遊區”的門券。
到有些景區只購票不參觀
退休前,程先生的門券主要來源於自己去過的旅遊景區,以及和門券愛好者所換的門券。退休後,他開始騎自行車收集門券。
有一次,他獨自騎自行車從成都出發,經巴中、南江、通江等地,前往廣元,再從綿陽返回成都,整個行程有1000多公里。他每到一個地方都去各個景區購買門券。為節約時間,他購買紀念館的門券都會進去參觀,而一些自然風景區,他只購票不參觀。更有一次,他住進一家賓館,賓館老闆聽説他收藏門票的故事後,未收他的住宿費,以此支援他。
“我們很支援父親的愛好。”程國民的女兒程曉蓉説父親還和老年朋友騎自行車去深圳,沿路收集門券。此外,程國民還通過給景區寫信收集門票。他訂閱很多城市的門券類雜誌,了解最新的景點開放情況。有一次,他了解到大慶博物館開館消息後,便寫信購買門券。對方聽説老人蒐集門券後,免費寄去10張門券,這讓程國民非常感動。
寄居農家樂熱情講解
收集門券近30年,如今,程國民有了屬於自己的“門券”。他設計的“程國民門券收藏博物館”參觀券,上面留有程老與博物館的合影以及博物館內部照片,免費發放給遊客做紀念。
程國民介紹,此前門券全放在家裏的櫃子裏,偶爾拿出來去高校等地展覽。他認為,自己的心血沒體現出價值,於是便想開設博物館,宣傳中國的歷史與大好山河。“開這個博物館花費約2萬元,主要花在裝飾和裱裝門券方面。”
程國民説,週末人多時候有20多人,平時比較冷清。他並不在意遊客多少,即便只有一個人也會熱情講解。有一次,程國民問一名小學生“我國歷史上的思想家有哪些?”小學生不解。程老便將他拉到孔子等思想家的紀念館門券處講解,小學生認真做筆記。這件小事,最讓程國民有成就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