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一些細心的市民發現,甲午馬年含有兩個立春日。而這幾天微信朋友圈更在瘋傳一個段子:“元宵節是中國古代青年男女約會的日子。今年,中西情人節都是2月14日,既要與家人團圓,又要跟情人甜蜜,如何才能兩全呢?那就帶著情人回家過吧。”
西方情人節與中國元宵節“中西合璧”的情況較少見,大約20年出現一次,上世紀就有1938、1957、1976、1995年4次重合。專家稱下次“東西交會”就要等到2033年了。
農曆馬年全年有384天
與剛過去的農曆癸巳蛇年不同,這個甲午馬年是閏年。紫金山天文臺天文專家王思潮介紹,農曆龍年“閏四月”,所以有384天,而農曆蛇年則是平年,共有355天。農曆馬年“閏九月”,共有384天,比去年多了整整29天。
正是因為農曆長達384天,2014年1月31日進入農曆馬年,直到2015年的2月19日才會迎來下一個農曆新年,所以農曆甲午馬年就包含了兩個立春日,即馬年的正月初五立春(2014年2月4日)和同年臘月十六(2015年2月4日)再次立春。
5個偶數月的“神奇星期五”
還有網友在微博上發佈了一個跟星期五有關的神奇規律——從2014年的4月開始,5個偶數月中,與當月月份數字相同的日期都是星期五,也就是説,今年的4月4日、6月6日、8月8日、10月10日、12月12日,這幾個偶數的疊數日均為週五。對此,天文專家解釋説,像2014年這樣出現5個“神奇星期五”的現象並不是孤例——1986年、1997年、2003年、2008年的4月4日等幾個偶數雙疊日也是週五;往後推算,2025年、2031年、2036年、2042年等年份的同樣日期也均為星期五。
“這其實是一個數學問題。”王思潮表示,一年365天是以一週7天的規律進行迴圈排列的,所以,只要兩個日期間相差的天數是7的整數倍,就會出現相同的星期數,“這幾個日期都是相隔63天,而63又是7的倍數,每星期有7天,所以就會出現5個神奇星期五的現象。”
1986年的日曆“穿越”了
你更想不到吧,1986年的日曆完全可以“穿越”,拿到2014年來用。有網友爆料稱,雖然農曆日期不同,但1986年和2014年每個月份裏日期都是一樣的。對此,有網友提出了28年和19年的“輪迴説”,除了每28年日期和星期數重合外,一個人的陽曆生日和農曆生日,19年也能重合一次。
關於每隔28年日期就相同的説法,一年365天是52個星期余1天,閏年366天就會余2天。4年裏出現3個平年和1個閏年,因此每過4年後星期數就會順移5天。過7個4年也就是28年,星期數將會移動35天,正好是7的整倍數,星期數正好也移了回來,完成了一個迴圈。
記者 黃勇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