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評《咬文嚼字》糾錯春晚:讓觀眾掌握更多知識

時間:2014年02月11日 09: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涵今

  關鍵詞:春晚

  每年春晚結束後,網上總會有鋪天蓋地的評論出現,一些批評還説得很尖刻。不是説春晚不可以批評,關鍵要批評得合理、有效,有助於改進不足。那些隔靴搔癢、牢騷怪話式的批評,比起《咬文嚼字》的“較真”來,顯然缺乏誠意及針對性,多少有點令人遺憾。

  馮氏“春晚”已經謝幕,但關於“春晚”的話題,還未結束。有人説:拒絕郭德綱,馮小剛守住了道德底線;邀請國際大牌明星,馮小剛展示了國際視野;以小彩旗為時間軸,馮小剛表現出創新靈感。在文字使用上,《咬文嚼字》編輯部認為馮氏“春晚”態度嚴謹,十分用心,顯然也下足了工夫。不過,如果從嚴要求,也並非無懈可擊,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被譽為“語林啄木鳥”的《咬文嚼字》雜誌社,從2006年起便持續關注央視春晚,為大年夜的文化盛宴把好語言關。今年,《咬文嚼字》發現春晚語言文字方面的錯誤主要有:張國立將“血脈僨(fèn)張”讀成“血脈噴(pēn)張”;歌詞中的“滄海桑田”不能用“每片”修飾;開頭短片裏説“春晚是想你的365天”,是明顯混淆了農曆年與西曆年,等等。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咬文嚼字》所列出的春晚語言文字錯誤,委實讓我們大吃一驚。原來語言文字如此規範嚴謹,大到文史,小到字詞,都是有講究的,而不是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想怎麼説就怎麼説。然而,作為普通觀眾,我們收看春晚時只顧找樂,誰在意過哪部作品用錯了文史知識,哪部作品用錯了字詞?所以説,《咬文嚼字》考察春晚文字品質的做法很有意義,讓普通觀眾知道了春晚的語言文字錯誤,掌握了更多的文史知識。同時,及時指出春晚文字錯誤,能少讓其對觀眾産生誤導,這不光是對春晚的負責,更是對全國觀眾的負責。

  每年春晚結束後,網上總會有鋪天蓋地的評論出現,一些批評還説得很尖刻。不是説春晚不可以批評,關鍵要批評得合理、有效,有助於改進不足。那些隔靴搔癢、牢騷怪話式的批評,比起《咬文嚼字》的“較真”來,顯然缺乏誠意及針對性,多少有點令人遺憾。

  每年春晚結束後,《咬文嚼字》都在第一時間對其糾錯,而且從2006年起,一直堅持到現在,真是不容易。

  當然,作為央視方面,也應因勢利導,讓《咬文嚼字》在對春晚糾錯上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比如,每年春晚結束後,能否委託《咬文嚼字》發動全國觀眾進行挑錯、糾錯,然後在元宵晚會上進行總結,並給予適當獎勵?再進一步,每年春晚籌備期間,能否提前邀請專業人士擔任顧問,專門為各個節目及主持人串聯詞的語言文字進行把關?這樣的話,春晚直播時就會少一些語言文字方面的錯誤,品質上就會多一份保證。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