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瀋陽街頭再現300餘年前燈官巡燈民俗

時間:2014年02月07日 16: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瀋陽2月6日電 (王嬴)兩名轎夫抬著獨桿轎,另外兩名轎夫左右扶持,燈官隨著轎子顫動,做出各種滑稽動作。300多年前燈官巡燈“傾城鼎沸鬧秧歌”的場景6日在瀋陽街頭重現。

  燈政司是清朝前期人們利用封印機會、結合上元燈節特點,所創立的略有行政權威的管理燈務的民間“衙署”。“朱標告示當街挂,新署頭銜燈政司。傾城鼎沸鬧秧歌,紅粉新粧細馬馱。”清初內閣學士楊瑄次子楊錫恒在《艾河元夕竹枝詞》中描繪了燈官上任鬧秧歌、看花燈的熱鬧場面。

  農曆正月初七晚間,燈官巡燈這一民俗在瀋陽北通天街上演。一位前導人舉著“燈政司正堂”的牌子,燈官老爺身穿藍色清朝官服,時而正坐、旁坐、倒坐轎子,時而站立,洋洋得意地遊歷街市。兩個抬扁擔的轎夫抬著“獨桿轎”,另兩位轎夫左右扶轎子。燈官老爺與轎夫配合協調,四個轎夫步伐整齊,前後左右有節奏地擺動。

  燈官後邊跟著騎驢的燈官太太。燈官太太梳旗頭,身穿旗袍,自如地表演正騎驢、旁騎驢、倒騎驢。丫鬟手持官燈在前引路,一會兒拉驢,一會趕驢。

  “穩中有浪,浪中帶梗,梗中有翹,踩在板上,扭在腰上”。燈官巡燈表演幽默俏皮,燈官老爺和燈官太太成為當晚的笑星。民眾紛紛議論燈官太太著裝看起來像媒婆,表情動作十分滑稽。

  據介紹,燈官在清朝元宵節時都會外出巡視,後來演變成帶有喜劇色彩的表演。因為戰亂等原因,半個多世紀前這種表演已經失傳。本次活動策劃人搜尋《奉天通志》並諮詢民俗專家,使得燈官巡燈這一年俗在瀋陽得以重現。(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