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鄂倫春民族文化展示啟幕:盡現傳統遊獵民族神韻

時間:2014年02月07日 15: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呼和浩特2月5日電 題:鄂倫春民族文化展示啟幕:盡現傳統遊獵民族神韻

  作者:烏瑤

  “我們這次就是以《勇敢的鄂倫春》作為載體,配合以展覽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展示,旨在傳承、發揚、推廣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鄂倫春自治旗宣傳部副部長張子成告訴記者。

  5日下午6時許,鄂倫春自治旗在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拉開鄂倫春民族文化展示活動大幕。在新春之際,鄂倫春自治旗將傳統的森林狩獵文化帶進城市,為大家展示鄂倫春——這一古老遊獵民族的文化魅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鄂倫春族是傳統遊獵民族,目前在中國僅存約8600人,主要分佈于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和黑龍江省黑河市、大興安嶺地區。新中國成立前,他們以集體狩獵為主,採集和捕魚為輔,幾乎所有男子都是優秀的騎手和百發百中的射手,他們對各種野獸的習性和生話規律瞭如指掌,有豐富的狩獵經驗。新中國成立後,在政府的扶持下,鄂倫春人開始走出森林從事農耕和工業。

  鄂倫春自治旗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旗,位於中國東北部,大興安嶺南麓,素有“北國碧玉”、“鮮卑民族發祥地”之美譽,目前該旗有鄂倫春族人2,754人,其中鄂倫春族獵民965人。

  按照日程,此次展示活動以鄂倫春民族大型舞臺劇《勇敢的鄂倫春》展演為主要內容,同時舉行鄂倫春民族原生態非物質文化展示、旅遊宣傳活動。

  當晚8點,大型民族舞臺劇《勇敢的鄂倫春》準時開始,在一個余小時的演出過程中,表演者們身著民族服裝、頭戴鹿帽,載歌載舞、又跳又鬧,活靈活現地再現了鄂倫春民族圍繞狩獵所展開的種種生産活動。占卜、送行、祭神、圍獵、打獵歸來、歡慶篝火……這一幕幕場景在各種各樣森林背景的映襯下輪番上演,將鄂倫春民族熱情、樂觀、勇敢、積極的心態勾畫得淋漓盡致。

  據團方提供資料顯示,本次《勇敢的鄂倫春》共演兩場,另一場計劃于6日晚開演。演員隊伍中年齡最大的81歲,最小的7歲;鄂倫春族演員比例佔到45%,群眾演員均來自獵民村、城鎮的鄂倫春族群眾。

  在演出場地外的劇院大廳中,《鮮卑根祖源·神秘鄂倫春》展覽也早已拉開了帷幕。開放式展廳一分為二:一面搭建起鄂倫春傳統房屋“仙人柱”,計劃進行鄂倫春舞蹈、民俗技藝等動態展示;另一面用文物、圖像、文字等靜態地呈現鄂倫春的森林狩獵文化、非物質文化、宗教文化和拓跋鮮卑民族歷史文化。

  觀眾王曉歡告訴記者,剛看完臺上演的鄂倫春狩獵,覺得很震撼;馬上又看展覽,近距離看到那些古老的弓箭、槍,還有傳統的服裝,突然發覺離鄂倫春很近,覺得很奇妙。

  記者在展覽現場還看到了兩位來自白俄羅斯的阿姨,她們看得津津有味,還拉著家人與現場身穿民族服飾的講解員在布景前合影留念。

  展覽策劃人、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博物館館長王艷梅告訴記者:“展覽從下午就開始了,計劃後天返程。我們希望能夠展示鄂倫春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關係,體現森林民族文化的魅力,引領人們透過展覽窗口賞析民族風采、歷史神奇。”她還特別表示,除了鄂倫春民族文化,本次展覽還帶來了鄂倫春自治旗的其他“看點”:如遠古文明、地理風貌、鮮卑文化、旅遊資源等。(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