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揭讀書編輯私房書 《我是落花生的女兒》等受好評

時間:2014年01月31日 09:18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讀書編輯的心頭好

  千好萬好不如心頭好。辭舊迎新,各種圖書盤點眼花繚亂,我們今天既不推薦某機構的專家票選結果,也不是銷量點擊排名,不過是小編輯們的心頭之好。入選標準非常簡單: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至少通讀過三次,未來歲月還將繼續留在我們的書架上。這些書未必是大熱門,只是我們的私房書。

  一頁頁風卷殘雲的往事

  趙李紅

  《小艾 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

  丁午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

  著名漫畫家丁午的家書。丁午“文革”中被下放河南黃湖幹校時,與年幼的女兒小艾分居兩地。於是用畫加簡單的文字給女兒小艾寫了61封信,共277幅畫。本書為特別年代特別生活最如實的記錄,特別年代特別情感的特別表露。濃濃的父愛,在一幅幅稚拙的畫面中淋漓盡致,感人醉人。

  《花田半畝》

  田維著 崑崙出版社出版

  倘若,這世上從來未有我

  那麼,又有什麼遺憾

  什麼悲傷

  生命是跌撞的曲折

  死亡是寧靜的星

  歸於塵土

  歸於雨露

  這世上不再有我

  卻又無處不是我

  這是年僅21歲的大學女孩田維面對絕症,面對死亡的沉靜心態。從得知病情到生命逝去,她一直都在寫部落格日誌。60萬字的部落格厚書捧在手頭無比的壓重,直抵心頭的感受無比的沉重。她的故事感動著上千人。倒計時的生命,她用自己的雙手書寫下的不是死亡的恐懼,全是身邊的感動、感恩……

  《家國萬里:訪問旅美十二學人》

  李懷宇著 中華書局出版

  余英時的“知人論世”,夏志清的“重評小説”,張充和的古色今香,董鼎山的紐約夢尋,王鼎鈞的通達文章,劉再復的悟證人間……作者遠赴美國,走訪了十二位海外名家的雅事趣談。哈佛等名校優美的景致,學者名家們暢談人生與創作生涯,精彩看點連連。評點過往的風雲人物,細數一頁頁風卷殘雲的往事,令人讀來欣喜。

  《無目的美好生活》(增補版)

  洪晃著 作家出版社

  延續一貫的“洪氏”幽默,洪晃這本散文隨筆精選是一本寫著樂讀著也樂的好玩作品。

  不放過身邊的瑣事,從細微之處下嘴下筆,伶牙俐齒的犀利,直言不諱的鋒芒。許多能和藝術、理想、社會責任等大命題搭得上邊的話題,落到她筆下,也成了一碟酸辣適度、可口開胃的“小菜”。

  明珠不是蚌的私藏

  李崢嶸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

  王鼎鈞著 三聯書店

  這套書讓我失眠,錐心疼痛。也多次起念推薦給讀者,卻不知如何著手。四部曲百萬字,波瀾壯闊的時代,特別是《關山奪路》用詩人隱地的説法,是用了王鼎鈞一輩子的自由。如何在千把字裏讓讀者嘗一鑊之味而知一鼎之調?我的文字力不能逮,只能借王老先生的話送給所有有故事的人:“明珠是在蚌的身體裏結成的,但是明珠並不是蚌的私人收藏,回憶錄是對今生今世的交代,是對國家社會的回饋,我來了,我看見了,我也説出來了!”

  《我是落花生的女兒》

  許燕吉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去年看過本書,就想找個機會採訪老人家,許燕吉年初去世,我的問題再也沒有出口的機會。很多媒體推薦過《我是落花生的女兒》,但著眼點多在獵奇上,許燕吉是許地山的女兒,大學畢業轉眼變成右派,孩子夭折,和丈夫離婚,出獄後為了有口飯吃嫁給目不識丁的老農,當了後媽。我要是從工作出發,也會找她婚姻的“賣點”。但是對我個人來説,這本書打動我的卻是相濡以沫的日常生活細節。即使文化水準不一樣,即使沒有浪漫的愛情,但是人格平等,道德觀念一致,最終攜手一生。還有散落在書中的小人物,在時代的車輪下輾轉求生,堅持信仰,令人起敬。

  《是,大臣》 《是,首相》

  (英)喬納森·林恩 安東尼·傑伊 編著 王藝 徐國強 閆春伶 譯 三聯書店

  根據英國BBC同名劇集改編(被英國電影學院評為史上十大最佳節目之一,首相撒切爾夫人也客串過一集小品),諷刺了英國的文官制度,政客和公務員對掐,政客提出改革吸引選票,公務員儘量原地踏步。語言辛辣,例如“哈克以為自己是一部火車頭,不錯,他是在領著那些車廂奔跑,卻是在沿著官僚機構既定的鐵軌上跑著。”“我是所謂的常任秘書。直接向我負責的有十名副秘書、八十七名次級副秘書以及二百一十九名助理秘書。”希望將來能出一個中英文對照版,因為裏面故意繞彎子的話不看原文不足以體現妙趣。

  《銀河系搭車客指南》

  (英)道格拉斯·亞當斯著

  姚向輝譯 上海譯文

  匪夷所思的科幻,開篇就是為了修建宇宙高速公路,把地球炸了。荒誕幽默,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的,我抄襲豆瓣上的一句推薦語:“讓一部分人先笑起來!”

  推薦書店

  商務印書館涵芬樓

  涵芬樓滿足了我對書店的三個要求:書好、人少、好找。地處王府井,鬧中取靜;相比大賣場,涵芬樓人少、書比較精;環境非常典雅,有歷史感,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圖書館,簡而言之就是讀書的地兒。今年二樓改成了藝術館,現正推出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范揚以及涵芬樓藝術館館長劉文哲的作品展。讀者可以在一樓選選書,二樓欣賞國畫藝術。藝術館還是新成立的“幸福讀書匯”的舉辦地,面對公眾開放免費講座。

  有目的的讀書

  蔡岫

  有的人讀書為了休閒,有的人帶有明確目的性。對我來説,經常是後者。

  北京人都喜歡玩點手串什麼的,尤其到了一定的年齡,再像小女生那樣戴施華洛世奇那些假石頭就太傻了。這一年來看了不少收藏知識的書,《南紅瑪瑙收藏與鑒賞》(韓龍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本。相對於同類書籍,它最大的優點是圖文並茂,便於學習,尤其在分類、鑒別方法及名品收藏章節部分,配以大量針對性強且珍貴的圖片資料,對入門級玩家非常有實用價值。不像有一次我讀了一套講翡翠的書,上下冊只有一張黑白照片,等於我看了兩本純理論,而且看完還忘了。

  當記者需要知識多元化,進修了公共營養師後,我比較關注食品安全類書籍。在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比食品營養更為重要,但西方也不像我們想得那麼安全,《毒從口入》(瑪麗-莫尼克 羅賓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告訴我們食物和環境中存在的化學合成物,如何使我們的麵包變成了毒藥,明確指出了西方食品工業鏈的結構性弊端——食品安全已經是個世界性問題,即使沒有辦法解決,我們也不應當被蒙蔽。

  學中文的人對文史類書籍有種自然的親切感,《中國盛世》(馮敏飛 著 新華出版社)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對中國歷史上具有典型意義的13個盛世進行了深刻剖析,以今天的眼光去觀察其諸多方面。這一系列歷史之鏡,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可資借鑒,也有不少令人扼腕的教訓值得汲取。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其清晰的目錄,看到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昭宣中興、光武中興等詞,讓人覺得很想再去考次歷史,尤其是其中的名詞解釋部分。唯一的疑問是,既然是歷史,總覺得書名不妥,叫“華夏盛世”更好吧,要不會讓人以為是當今政治類書籍。

  推薦書店

  “字裏行間”書店德勝門店

  相對於別家越來越逼仄的空間,這裡顯得比較寬敞和舒適:明亮的窗戶,彩色的沙發,大大的書架,有咖啡和暖茶。工作、學習、讀書……在這裡貓上一整天是很愜意的事情。

  當然,不足也有,第一不好停車,如果你在這裡買了書,無論多沉只能拎著去打車或去坐公交;第二是經營不夠平民化,我的儲值卡(買飲料和借閱用)裏大概還有五百,沒注意是一年有效,過期消費時被告知必須再續六百元才可使用。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