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80旬老翁13年免費開放“筷子博物館”

時間:2014年01月26日 09:48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清代帶刀筷子

  筷子收藏家藍翔

  清代象牙寶石花筷

  明代蟹八件

  文/圖 本報駐上海記者 周裕嫵

  筷子是大家每天都要用的食具,也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可是如果要問: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起筷子?筷子這名稱是怎麼來的?估計沒幾個人能答上來。在上海,有一位老人用30多年的時間收藏了2000多雙各類筷子,並出版了8本有關筷子研究的書,被稱為國內“藏筷第一人”,他就是84歲的老收藏家藍翔。為了向更多的人宣揚中華筷子文化,他一直堅持免費開放他的“筷子博物館”,至今已經有13年。

  收藏筷子與

  “尼克松用筷”有關

  藍翔的“筷子博物館”位於上海多倫路文化街191號,其實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只有10余平方米大小的一個店面,如果不是仔細核對門牌號,很難想像,這裡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展示筷子文化的地方。84歲的藍翔身體雖還硬朗,但耳朵已經不好使,由於到訪之前,記者已經和他電話約好時間,所以,看到記者的時候,他直接招呼記者進門,戴上準備好的助聽器,和記者娓娓道來。

  談起緣何收藏筷子,藍翔告訴記者,這和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還有一定關係。“尼克松在人民大會堂國宴上剛剛把筷子放下來,一個加拿大的記者衝上去,把筷子搶到手,插進自己的西裝內袋。後來,這位記者到了美國,十幾個收藏家要買這雙筷子。” 1978年,藍翔在報紙上看到這篇報道,深受啟發,他發覺筷子不僅僅是吃飯的工具,更有很深的文化價值和國際意義,值得深入研究,可是卻一直沒有人做這項研究,於是,他決定自己來。

  兩千多雙藏筷展現筷子變遷史

  這一年,藍翔48歲,這之後,他幾乎把後半輩子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收藏筷子上。如今,藍翔已經收集到唐朝以來以及來自朝鮮、日本和泰國的筷子兩千多雙,材質各異,從金、銀、銅到象牙、翠玉、竹木、珊瑚、獸骨、青銅等。另外,他還收藏了幾百種筷籠、筷盒、筷枕。

  這些筷子擺在一起就像是在默默地訴説著筷子的變遷史。比如有一件細長的景泰藍材質的長筒,筒身刻著滿族和蒙族的文字,上端是一個蓋子,下端綴著玉墜。把蓋子打開,裏面是一副銀質筷子和一把匕首,兩隻筷子由細細的銀鏈相連,把銀鏈拆下,竟然還有玄機,原來,筷子中空,銀鏈兩頭各連著一根牙籤,藏于筷中,方便飯後剔牙。藍翔介紹説:“這種筷子是清代的,滿族和蒙族吃飯原本不用筷子,都用刀,因為他們是遊牧民族。後來他們進了北京城,皇家貴族吃飯用刀有損於他的形象,在這種情況下,就想出一個辦法,把刀和筷子組合在一起。刀只是作為老祖宗的紀念品保留,吃飯的時候用筷子。”

  另一套蒙古族貴族使用的筷子用具則更為複雜。這是一個長約30釐米、直徑5釐米、外麵包裹著鯊魚皮的圓筒,裏面有象骨製作的筷子兩副,叉子兩把,勺子、漏勺各一把,一把刀,一把鑷子,另外還有兩個銀質小碟和兩個小酒杯,圓筒可以用皮帶拴在馬背上。蒙古大草原地廣人稀,有時幾百里碰不到人家,有了這套食具,沿路吃飯就不用發愁了。

  “筷”其實是一個方言字

  藍翔還是為數不多的對自己的藏品很有研究的藏家,他不僅撰寫出版了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箸文化專著《筷子古今談》以及《筷子三千年》、《筷子的故事》、《古今中外筷箸大觀》等8部著作,部分著作還出版了英文、日文和法文版。

  筷子毋庸置疑是中國發明的,但究竟是何時發明的呢?根據藍翔的考證,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筷子出現在商朝。“《史記》中有‘紂始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是商代末年的君主,他把大象打死以後 ,把象牙鋸下來做筷子,顯示他大王的豪華氣概,這是我們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雙象牙筷子,但這並不是中國的第一雙筷子,筷子的雛形則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出現。”

  藍翔説,筷子這個詞,在漢語裏有關的讀音就有三個,常見的是“箸”,一個竹字頭一個或者的者,這個字還有個異體字,就是“箸”旁邊再加個木字旁,這個字最早在説文解字裏就有記載,講的就是吃飯的工具。

  藍翔介紹説,明代有部書裏記載,吳中也就是現在江浙一帶的土著,這個“箸”就不叫“箸”,叫“筷子”,原因是因為江浙一帶的人撐船的多,有很多忌諱,“箸”與“蛀”、“住”同音,船停住不走了就賺不到錢了,船被蟲蛀了就會漏水,於是就把這個箸改成筷,快快地走,發音變了,字也變了,所以,“筷”其實就是一個方言字。“在《康熙字典》裏,只有‘箸’而沒有‘筷’,是因為當時這種民間自發的改變還沒有得到官方的承認,所以沒有收入進字典;同時,在《紅樓夢》中有“筷”也有“箸”,可以證明當時中國對筷子的稱呼正在變化之中。”

  堅持免費開館 宣揚筷子文化

  從2000年前後起,藍翔這間位於多倫路的“筷子博物館”開始免費開放,並一直堅持至今,在這超過13年的時間裏,從來沒有收過費,這耗費了藍翔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但他認為,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就是不能放棄宣揚筷子文化。

  “我曾經調查了六千多名中小學生,其中80%的學生都不知道筷子的發明地,還有10%的學生説筷子是日本發明的,中國毋庸置疑是筷子的發明地,這個為什麼不能寫入教科書,只有我老頭子在喊,沒有力量,也沒有精力”,藍翔感到深深的無奈。

  雖然收藏了30多年的筷子,藍翔本人已經是聞名國際的筷子文化研究者,也曾被國際箸文化研究會授予“國際箸文化貢獻獎”,他的“筷子博物館”也曾吸引很多慕名來參觀的人,但現在,來參觀的人確實是越來越少了。收藏的兩千多雙筷子,能在10余平方米的店面中展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的筷子只能在抽屜裏藏著,“這裡根本擺不下,我希望有個大點的房子可以擺出更多的藏筷”。

  在上海文化主管部門的推動下,2011年11月11日,上海成立了“筷箸文化促進會”,藍翔擔任會長,目前,他正在為中國的箸文化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産作準備。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