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電影大師王為一:拓荒“嶺南流派” 堅守“高尚喜劇”

時間:2014年01月23日 09:08 來源:中國藝術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王為一至少先後服務於10個戲劇團體、 16個製片機構。他導演的電影伴隨了幾代中國觀眾—— 《八千里路雲和月》 《關不住的春光》 《珠江淚》 《火鳳凰》 《山間鈴響馬幫來》 《南海潮》 《七十二家房客》 ……這些電影形態多樣、類型繁複,在每個時期,他都有自己的代表作,也都有自己的突破。

  ◎王為一87歲時還在拍電影, 94歲時出版了25萬字的自傳, 95歲之後仍在編電影劇本和寫文章, 101歲時,他出版了自己的電影專著。

  相容並蓄的創作者

  在中國電影的大家譜上,將王為一定位於某個時代是件困難的事情。他20歲從事電影工作,直到102歲時仍在構思自己的新電影。這不但是生命的奇跡,長達82年的從影史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恐怕也是中國電影一項難以打破的紀錄。

  從藝術門類來認識王為一,恐怕也需要多費一番功夫。他接受過的正規專業教育是油畫,畢業後曾以畫廣告為生。他也是上世紀30年代左翼戲劇的骨幹,與趙丹、徐韜、聶耳、鄭君裏、金山、呂班、朱今明、陳波兒等一批風華正茂的才俊們,將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獻給了轟轟烈烈的進步戲劇運動。王為一是中國民樂現代化的親歷者和見證人,在中國著名民樂作品《金蛇狂舞》錄製的第一張唱片中,就有他演奏的二胡和洋琴。他曾為胡蝶、王人美等電影明星伴奏,為多部早期有聲電影演唱插曲。此外,在最艱苦的歲月裏,他還整理出版過少數民族民歌的專著。

  王為一至少先後服務於10個戲劇團體、 16個製片機構。他不但能導演,也能幹編劇,還曾在多部影片中飾演過重要角色。他導演的電影伴隨了幾代中國觀眾—— 《八千里路雲和月》 《關不住的春光》 《珠江淚》 《火鳳凰》 《椰林曲》《山間鈴響馬幫來》 《南海潮》 《鐵窗烈火》 《七十二家房客》 《藍天防線》 《三家巷》 《阿混新傳》 《男人的世界》 ……這些電影形態多樣、類型繁複,有社會寫實片、戰爭片、反特片、驚險片、喜劇片、悲劇片、愛情片、科幻片、兒童片、戲曲片、家庭倫理片、名著改編片,也有舞臺紀錄片、新聞紀錄片、藝術紀錄片等等。在每個時期,他都有自己的代表作,也都有自己的突破。

  2013年10月8日,王老駕鶴西行。我記得這年4月,我們還在廣州為他的新書慶祝,他的笑容燦爛,言語依舊謙恭,他説自己還想搞創作。當時,他的很多新老朋友齊聚廣州,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時間對於他不過是個符號。這麼想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他87歲時還在拍電影, 94歲時出版了25萬字的自傳, 95歲之後仍在編電影劇本和寫文章, 101歲時,他出版了自己的電影專著。

  “嶺南流派”的拓荒者

  王為一的誠實與達觀,可以用一個小例子來作注腳。1950年,他在香港導演了電影《火鳳凰》 ,這部電影只上映了4天,卻名列香港國語片全年總票房第四。當年香港的電影市場幾乎由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壟斷, 《火鳳凰》卻能賣座並壓倒同期上映的美國電影,這個成績給了當時的香港影人巨大的信心。如果沒有《火鳳凰》也就沒有後來的鳳凰影業公司,而鳳凰公司就是現今香港銀都機構的前身——所謂“長(城) 、鳳(凰) 、新(聯) ”之一。當我詢問王先生成功的“秘訣”時,他坦言,“我覺得《火鳳凰》藝術上不成功” 。

  王為一先生是嶺南電影的拓荒者, 《七十二家房客》對香港電影、粵語電影的意義至今仍被香港電影史學家們津津樂道。所謂“嶺南電影”或者説“南國電影” ,它的風格流派的系統理論還有待深入探討和梳理,因為像王為一先生這樣傑出的、有意識地去建設嶺南電影的獨立存在的藝術家的確不多。也許有人會説,王先生雖然不是嶺南人,因為長期居住嶺南,很多優秀作品又改編自嶺南作家的小説,所以就自然拍出了嶺南味道。這種説法看似有道理,卻是主觀臆斷。舉兩個例子, 《城南舊事》的導演吳貽弓先生是生於重慶的杭州人,久居上海, 《城南舊事》寫的雖然是北京的故事,卻充滿了江南的婉約意趣。日本當代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説《挪威的森林》是典型的日本戀愛故事,但是作家卻認為日本的本土導演沒有能力忠實原著將其拍成電影,最後他把電影的改編權交給了一位法籍的越南導演陳英雄,但是陳英雄依然沒有很好地完成。所以,通過作品去反映、建設一種地域文化,與導演居住在哪,以及改編自哪的文學作品,這之間的關係並不大。藝術家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出自意識上的自覺,其次要有系統的藝術處理手法,當然這需要豐富的經驗和藝術功力,偶爾一部作品做到可能不難,但是要在一系列作品中去完成這種文化上的構建、要一以貫之就非常之難。

  電影這個圈子誘惑太多了,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誘惑,學蘇聯、學好萊塢、學港臺、學日韓,誘惑包括了政治資本、商業利潤、藝術光環,有多少人會為嶺南電影的獨立存在而去從頭做起呢?但是,我們都知道,文化的價值其實更多地來自創新,來自文化的獨特性,沒有獨特性就沒有多樣性,模倣出來的東西永遠是商品,而不能與藝術品同列。

  很多人不太了解,王老晚年在喜劇上的探索頗具先鋒意識。他有《珠江淚》 《山間鈴響馬幫來》 《七十二家房客》 《南海潮》等名片的珠玉在前,本來可以重復自己,獲得更多的榮譽,但是他卻選擇新的喜劇樣式。電影界的人都知道,這是一條更加艱險的道路。從《阿混新傳》開始,他的《異想天開》《男人的世界》 《不亦樂乎》 《三女休夫》《五福臨門》等影片形成了一條喜劇創作的獨特軌跡。然而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在各種電影類型裏,喜劇向來是最難的,喜劇創作可以説經常是在苦惱中進行的。高齡的他有勇氣面對陌生的領域,這足以令晚生後輩敬畏。

  “高尚喜劇”的堅守者

  王老一生謙恭,他提出藝術家不但要會“藏拙” ,還要懂得“藏才” 。藏拙尚且不易,藏才難上加難,要拋掉功利的誘惑。王老的藝術觀包含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內核。儒家講求“中和” ,達到整體的和諧統一,均衡穩定。王老其實擅長出奇,按照現在的話説,是個“文化創意”的高手,但是他關於隱藏藝術技巧的觀念,提倡將“奇”融于作品的整體之中,就是追求作品的和諧統一。儒家文化提倡“文以載道” ,意思是通過作品影響觀眾,給人美好的啟迪,要求藝術要擔負起社會責任。而要影響觀眾,就要“喜聞樂見” 、“雅俗共賞” 。王老的作品,處處體現了社會責任的擔當。比如《八千里路雲和月》 《珠江淚》 《七十二家房客》裏的反抗侵略壓迫、 《一個美國飛行員》裏的人道主義、 《阿混新傳》裏提倡尊重知識、 《打銅鑼》 《補鍋》對社會主義新人的道德教育、 《異想天開》裏對拜金主義的諷刺、 《男人的世界》 《不亦樂乎》裏的計劃生育和反對重男輕女、《五福臨門》裏對傳統愛情倫理的重新拾取等等。在他成就最高的喜劇領域,他提出“凡事站高了看都可笑” ,他認為喜劇要有道德的高度。在他的《我的藝術觀》這本書裏,提出“高尚喜劇”的概念,如今國産影視作品的喜劇有走向低俗的趨勢,仿佛不俗就不足以出喜劇效果,這真是喜劇的悲哀。“高尚喜劇”的確是一個更具可持續發展性的方向。

  與王老性格的謙恭相對,有時他也顯示出倔強的一面。 《中國電影發展史》是一部國內公認的經典史學著作,王老卻數次批評這本書不顧史實,缺乏對作品的考察,對於電影前輩史東山的評價過低。他的意見是中肯的,目前電影學界也在籌備重寫電影史的工作。

  在搞創作的時候,王老有時像個孩子,每當在藝術上有了新的想法,他就會激動不已。我記得有一天晚上,他在電話中跟我講了他對《牡丹亭》的認識,他用湯顯祖和同時代的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作比較。他説:“ 《牡丹亭》比《羅密歐與朱麗葉》偉大,因為前者死裏求生,後者只是以死殉情,杜麗娘的美麗感人之處,就在於她敢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追求幸福。 ”可見,王老不僅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充滿信心,意識也非常現代,一點兒都不落伍。

  我相信,天堂會眷顧這位可愛的老人,那裏仍有屬於他的銀幕。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