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北京160個地鐵站臺奏響古典音樂 含肖邦、莫扎特

時間:2014年01月20日 09:2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製圖:蔡華偉

  由於方便快捷,地鐵成了很多上班族和遊客的首選。然而,走進地鐵站,面對的往往是冰冷的鐵軌、轟鳴的列車、擁擠的人群……人們享受著地鐵帶來的便利,卻又不斷抱怨它的難以親近。毋庸諱言,包括地鐵在內,我們的許多公共設施,常常實用有餘,卻美感不足。

  近日,古典音樂在北京160個地鐵站奏響,為忙碌的人們奉上一道心靈雞湯。也許很多人沒在意或聽不懂,但點滴之間,也能滋潤萬千心靈。如何讓公共設施既“中用”,也“中看、中聽”?怎樣將藝術之美嵌入車水馬龍?請欣賞地鐵與古典音樂的不期而遇。

  ——編者

  1月19日,春運第三天,北京西站的地鐵站格外擁擠,回鄉的人們行色匆匆。

  環境嘈雜依舊,不同的是,這一天的空氣中多了一曲優雅的旋律。仔細聽,是肖邦的《降E大調第二號夜曲》。緩緩流動的節奏中,拖著行李的小袁仿佛踩著節拍走著。這名在天津上學的女孩,家在廣西。“雖然要坐28小時的火車,聽到這樣的曲子還是很開心。”在北京打工的劉大叔此刻也背著被褥,跟工友們往火車站趕。“這音樂怎麼樣啊?”“管他啥音樂呢,能坐上車就中。”

  近日,國家大劇院和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主辦的“樂行北京”項目正式啟動,這也意味著搭乘北京地鐵1、2、5、6、8、9、10、15號線、亦莊線、機場線等10條線路的乘客們,可能會與古典音樂不期而遇。目前,共有160個地鐵站臺每天在5:30—7:00、9:00—10:30、12:30—14:00、15:00—16:30、20:00—22:30等5個時段播放音樂。

  體驗

  像闖進了音樂廳,很好聽但又不知道是什麼曲子

  高先生的公司在市中心,上下班要花兩小時坐地鐵,除了睡覺、玩手機就無事可幹。最近,高先生感覺跟往常有些不同,“大約晚上10點多,坐地鐵回家。走出車廂,突然聽到了輕柔的音樂,一下感覺很釋放,可以什麼都不想。”

  蔡女士是在一個午後和古典音樂不期而遇的。剛剛出差回到北京的她,當時在等地鐵:“感覺像闖進了音樂廳,很好聽,但又不知道是什麼曲子,不自覺地就把步子放慢了想聽得更仔細些。”

  近日記者走進東大橋地鐵站。乘客不少,但都靜靜地走在理查·施特勞斯的《降E大調木管小夜曲》裏,樂聲舒緩悠揚。3位外國友人正在低聲交談,記者湊了過去。“你們覺得這音樂怎麼樣?”“聽著很舒服,能讓人安靜下來,陶醉在音樂中,又不會影響正常交談,感覺很棒!”他們來自南非,在約翰內斯堡只有一條地鐵。“票很貴,很少去坐,也不知道有沒有音樂。來北京後天天坐地鐵,希望每天都能聽到這樣的音樂。”

  到了21時40分,東四地鐵站播放著馬斯卡尼歌劇《鄉村騎士》的選段,清揚的提琴聲仿佛能把人帶到曠野,時間靜靜流淌。一位地鐵清潔員大叔準備下班了,手裏拎著皮手套,額頭還滲著汗珠。“早上6點半就到東四站上班,幹活的時候時不時就能聽到音樂。”看得出來,他很享受這種背景樂,“聽著感覺挺好的,喜歡安靜的音樂。第一次坐地鐵是1986年,坐的1號線,也記不得那會兒有沒有音樂了,我對音樂不懂。”他靦腆地笑著,眼角的皺紋堆了起來。

  也有一些乘客表示沒有聽到音樂,或者是因為太著急而沒有注意到音樂的存在。記者也發現,一些站臺的交響樂並沒有如期而至。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宣傳部長賈鵬表示,地鐵站只有一套廣播系統,在早晚高峰、客流量較大的時候,以安全疏導、客運組織廣播優先,個別站點由於長期人流較大因此減少了音樂的播放時長。

  準備

  曲目經過精挑細選,對音量做了限高限低處理

  早在2007年,北京地鐵就嘗試過在1號線的部分站點播放音樂。2008年,北京地鐵同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合作,在地鐵5號線分時段、分區域播放音樂。但音著協要求按面積收取版權費用,費用過高,合作沒能持續下去。此次,國家大劇院從環球音樂得到正版授權,免費供北京地鐵使用。

  在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上可以看到,目前可供選擇的曲目有20多首,包括肖邦《降E大調第二號夜曲》、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舒曼《童年情景》—“夢幻曲”、李斯特《愛之夢》之三等。“地鐵環境比較嘈雜,列車進站時會産生低頻震動,所以要選取在嘈雜環境背景下還比較適合播放的曲目。”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內容主編高屹説,選曲時還要注意安全性,比如放咏嘆調女高音時,尖厲的聲音可能會讓人誤會是有人在呼救。而且,人們在地鐵裏通常會腳步加快,所以要選取節奏較緩的曲目,舒緩情緒。在樂器上主要選擇鋼琴和撥弦樂器,像小提琴這樣的弦樂容易産生聽覺疲勞。

  在音量和音色的控制上,也頗費了一番功夫。去年11月,天安門西和天安門東站開始試點播放交響樂,由大劇院的專業人員調試音量和音色,對音量進行了限低限高的處理,使音量最低時不會受其他噪音干擾,音量最高時不會影響正常交談。兩站驗收通過後,又擴大到1號線,最後擴大到現在的10條線路、160個站點的規模。而地鐵方面,除了在各站中添置CD播放器外,還對各站的音響設備做了相應調試。

  此外,大劇院與中國網路電視臺在2011年底共同推出了古典音樂頻道。乘客如果想仔細了解曲目介紹及背後的故事,可以登錄古典音樂頻道進行了解。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鄧一江表示:“日後還將考慮在地鐵站內放置樂曲相關介紹,方便乘客了解。”據了解,除了正在播放的曲目,全年將會有百餘首曲目投入播放,按音樂風格分為不同的主題,按月更新。

  效果

  能對人們的音樂鑒賞能力起到“滴灌”的作用

  在視覺藝術上,北京地鐵已開始同國際接軌,不少站點甚至將地下建設和地面城市景觀進行了有機結合,8號線南鑼鼓巷站的老北京琉璃拼圖、5號線上的書法雕刻、4號線上的流動畫展,都獨具風格。然而在很長時間,北京地鐵沒有自己的背景音樂。

  世界上不少城市都在地鐵裏播放古典音樂,如華盛頓、倫敦、維也納,以及韓國的釜山。巴黎也于去年6月底開始在地鐵車站播放莫扎特、貝多芬與肖邦等的作品。如今,北京也加入這一行列。

  “近年來,忙碌、焦躁、高壓的快節奏生活給市民帶來了不少壓力,甚至是隱性的城市病。而古典音樂寧靜典雅,能撫慰內心的躁動和不安。”鄧一江説,一些地方甚至將古典音樂作為預防犯罪、減少輕生的手段。

  心理學相關研究也表明,音樂通過分散人們注意力或影響情緒,能夠影響人們對等待時間的感知。賈鵬表示,播放古典音樂的站點,無論是乘客還是工作人員的焦慮心情都能得到緩解。

  “在地鐵播放古典音樂,能對人們的音樂鑒賞能力起到‘滴灌’的作用,讓人們和古典音樂不期而遇,發生碰撞,潛移默化地對音樂産生興趣,”鄧一江表示,希望以後還能和更多單位合作,把古典音樂融入到更多的公共空間。

  不少市民也希望高雅音樂能出現在更多公共場所。“每天擠地鐵,疲於奔命,像螞蟻一樣麻木。沒有閒情逸致靜下心去現場聽交響樂,距離這些陽春白雪很遠。”高先生説,“現在能在地鐵裏聽到交響樂,也許聽不出是什麼樂章,但是多少能夠燃起一些生活的熱情。”報記者 白洋銘 王玨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