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張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為主題製作的極限片上,郵票圖片和明信片圖片的拍攝角度相近,且蓋有七十二烈士殉難紀念日(1997年4月27日)的郵戳。
這張航太測控封上,蓋有負責我國航太測控任務的測量船“遠望2號”的郵戳。郵戳日期是2003年10月15日,也就是“神洲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日子。
一套稀有郵票入手,絕不是集郵的開始
一張看似普通的明信片,同樣能“玩”成人人羨慕的精品
2014年的第一個月,去年秋冬季發行的各種紀念郵票的溫度還沒降下來,又迎來了第三輪馬票的搶購熱。然而,一套、兩套甚至十套紀念郵票入手,都還不算是集郵的開始。
古董字畫可以拿來把玩,郵票同樣有各種“玩法”。數學式的排列組合、歷史式的考證和呈現,外加文學式的想像力,才能讓你收藏的郵品成為真正的精品。就此話題,記者對廣東省集郵協會副會長孫海平進行了專訪,聽他講解多姿多彩的集郵形式。
自娛自樂,還是走“國際慣例”?
孫海平介紹,郵票發展到今天,已經有170多年曆史。它的數量起初很少,只是一種郵寄憑證。後來,郵票的數量和種類漸漸多了起來,有人發現郵票的圖案豐富,既美觀、又好玩,集郵慢慢變成了一種收藏愛好,並成立了自己的世界組織:國際集郵聯合會(簡稱FIP)。
今天,全世界每年會發行幾萬種郵票。僅是中國,每年發行的紀念郵票圖案就在100種左右。郵票種類的數量如此之大,是不可能全部收集的。真正的集郵高手,需要依據一定的主題對郵品進行挑選和組合,把郵品變成個性化的作品,參加集郵競賽,贏得榮譽。為此,FIP還制定了專門的競賽規則。
“也有一些集郵者不受任何規則約束,完全憑藉自己的喜好挑選、收集郵品。他們也無意花費鉅額資金去追逐珍罕度過高的郵品。那種觀賞自己的藏品帶來的歡愉心情,絲毫不比參加比賽獲獎的人遜色。不過這種集郵方式有個缺點,就是只能自娛自樂,很難與他人進行互動。真想玩得好、玩得專業,還是要走國際模式。”
競賽級集郵的流行玩法
孫海平是FIP世界郵展在中國的十位評審員之一。他講解説,了解競賽級的集郵方式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去參加比賽,對於收藏者來説,這也是他們交流收藏經驗的方式。
競賽級集郵方式分為傳統集郵、郵政用品集郵、郵政史集郵、航空集郵、航太集郵、專題集郵、極限集郵和印花(稅票)類收藏品。此外,也會為青少年和集郵文獻的收藏者劃出專門的門類。以下幾種模式是目前較為流行的玩法。
玩法一
極限集郵:沒有最接近,只有更接近
“極限明信片”,簡稱“極限片”,是近年來中國集郵者非常熱衷的一種形式。製作一張“極限片”,需要先選擇一枚郵票,再選擇一張圖案與其相符的明信片,最後騎縫蓋銷一枚郵戳,郵戳的時間和地點要儘量與明信片主題相符。
“極限”本是一個數學名詞,意即無限趨近於某個數值,但永遠不會等於這個數值。因此,製作“極限片”的三個要素越接近、越匹配,收藏價值越高。
舉例來説,假設你有一枚1981年發行的《辛亥革命七十週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郵票,你就需要尋找一張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碑為圖畫背景的明信片,再找到距離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最近的郵政所,騎縫蓋銷郵戳。
若能取得這枚郵票的發行日(1981年10月10日)的郵戳,則收藏價值更高。由於現在已無法取得這一日期的郵戳,也有收藏者選擇七十二烈士殉難紀念日(4月27日)進行蓋銷。
至於蓋銷郵戳的方式,孫海平提醒,“極限片”作為一種集郵品是不需要實寄的,郵局可為其提供蓋銷服務,集郵者只需直接前往目標郵局索取郵戳。如果目標郵局在外地,可以考慮以掛號信的形式索取郵戳。
在如此多的花樣限制下,極限集郵的樂趣與專題集郵有些相似,它們都需要豐富的知識和想像力作為後盾。而在藏家的交流中,也會碰撞出一些有趣的故事。
面對一些以歷史或古典名著為題材的郵票,為了確定與主題最匹配的郵局所在地,在藏家之間會引發所謂的“原地之爭”。例如以赤壁之戰為題材的“極限片”就令無數藏家頭疼,因為至今無人能夠精確考證赤壁的真實地點。
玩法二
航太集郵:藏家也有個航太夢
1月1日,中國郵政發行了《中國首次落月成功紀念》郵票。隨著近年我國航太事業不斷取得新成果,各種記錄中國航太歷史的紀念郵票價值也正在攀升。然而,僅僅擁有這些紀念郵票還不算是一個真正的航太集郵者。一套完整的航太集郵需要用特定的郵品、郵戳記載整個航太事件的全過程:
●發射紀念封和回收紀念封。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紀念封必須蓋有發射(回收)當日的發射地(回收地)郵局郵戳。倘若航太器在酒泉發射,而你只取得了廣州郵局的郵戳,收藏價值便大打折扣。
●測控紀念封。在航太器發射後,位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多艘中國測量船會協同完成對航太器和航太員的測控任務。此時,測量船上的船舶郵局會發行測控紀念封。除此之外,航太器發射地和航太測控中心所在地郵局也會發行其他形式的測控紀念封。
●搭載封。這些難得一見的紀念封隨航太器上過太空。它們不僅是限量發行,而且發行量極低,是貨真價實的“太空藏品”。
( 資訊時報記者 徐培木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