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安徽今年發掘多處大遺址 印證淮河流域文明未曾中斷

時間:2013年12月25日 13: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新社合肥12月25日電 (倪欣然)安徽省2013年對多處大遺址進行了勘探與保護。“不斷發掘出的文物遺址不僅證明了淮河流域文明的悠久,也說明它一直不曾中斷。”

  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長楊立新25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做如上表示。

  據介紹,這些大遺址分別為淩家灘文化遺址、大運河安徽段遺址、繁昌窯遺址、固鎮縣谷陽城與南城孜遺址。

  剛躋身中國文物局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的安徽含山縣淩家灘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距今5300年至5500多年。發掘出的墓葬和隨葬品有大小、貴賤之分,可以看出那個時代已出現了等級分化。楊立新說,淩家灘文化屬于原始社會晚期。今年在淩家灘周圍發現的韋崗遺址,證實淩家灘是一個中心性聚落遺址,周圍有較多小遺址支撐。

  今年在安徽固鎮縣發掘的南城孜遺址,是在該縣繼垓下古城遺址後發現的第二座史前城址,屬距今約4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如此近距離發現兩座史前城址在中國很少見,對于研究淮河流域文明進程具有重要價值”,楊立新說。

  安徽今年對位于淮北市濉溪縣的大運河安徽段也進行了發掘,出土了大量來自不同窯口的瓷器,並發現了石構遺址,“還原了大運河曾經的繁華”。

  此外,該省文物部門在配合經濟建設進行的搶救性發掘中,發掘古遺址、古墓葬30余處,出土文物上千件。

  楊立新表示,安徽省大遺址資源非常豐富,中國文物局、財政部今年印發的《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確定了“十二五”期間大遺址保護項目庫的150處重要大遺址,安徽省有6處入選,分別是蒙城尉遲寺遺址、含山淩家灘遺址、六安王陵、壽縣壽春城遺址、鳳陽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大運河安徽段(淮北、宿州)。

  “不斷發掘出的文物遺址不僅證明了淮河流域文明的悠久,也說明它一直不曾中斷,為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依據”,楊立新說。

  據介紹,安徽各遺址所在縣市已編制了保護規劃與考古工作方案,並在保護與建設的同時將文化遺產向公眾展示,其中,淩家灘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將從2014年1月開始,計劃3至5年完成。(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