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廣東某縣接待辦工作過6年的張天文(化名)坦言,現在送禮不好送了,領導也越來越不敢收禮了。吳君亮説:“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只有讓國企財務開支公開化、標準化、規範化、完整化,才能壓縮國企公款送禮的空間。
新華網廣州9月3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周強、白靖利)8月29日,廣州一事業單位辦公室主任接到電話,對方稱在中秋節給每位局領導備了一份進口火龍果和一箱陽澄湖大閘蟹,大約價值2000元。這位辦公室主任在隨後請示局領導後,拒絕了這家企業的禮品。
“現在到處都有舉報的眼睛,別人敢送,我們也不敢收,收了就等於是往槍口上撞。”這位辦公室主任説。
“節日反腐”已成為中央反“四風”常態化的一個特徵,中秋節前公款送禮歪風得到明顯改善。但記者調查發現,公款送禮並未就此銷聲匿跡,而是在新媒體技術的包裝下更為隱蔽,由此也增加了紀檢監察部門執紀監督工作的難度。
“收禮就是撞槍口” “節點反腐”“細節反腐”顯成效
雲南一位處級幹部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收禮送禮早就提上議事日程了,但今年大家都比較平靜。他認為,在中央反腐高壓下,大家對“送禮”一事避諱越來越多,“位子比錢重要啊,你有可能收一次禮就丟官了。”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8月10日開通公款送月餅等“四風”問題舉報窗。這也是今年以來,中紀委繼元旦春節禁止公款送賀年卡、端午節禁止公款買粽子之後又一次“節點反腐”和“細節反腐”。
截至9月3日,記者在每月e題“嚴防公款送月餅節禮等‘四風’反彈請您來當監督員”看到,已有23頁228條留言。網民紛紛留言“點讚”,認為中央此舉有利於促進社會風氣的轉變,期待進一步加大力度,鞏固反腐成果。
眼下,一些政府官員、國企、事業單位領導正在為自己“頂風違紀”付出沉重的代價。記者梳理“每週通報”發現,那些以中秋節之名收受月餅、禮券的政府公職人員大多數受到了黨內警告或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者甚至被開除公職。譬如,杭州市蕭山錢江世紀城開發建設指揮部徵遷科科長曹金福違規收受禮卡禮券,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被免職;陜西商洛市商州區沙河子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翟紅衛,違規給職工發放月餅等物品,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與此同時,甘肅、寧夏、廣州、青島、長沙等地也相繼開通網路專項舉報渠道。記者走訪廣州部分機關單位傳達室發現,大多只擺放有少許快遞物件,多為員工網購。一位傳達室保安告訴記者:“以前中秋節整個傳達室都堆滿了其他單位送來的禮物,我們還要標上名字防止拿錯,現在變了,我們的工作量也少了。”
電子化、二維碼“暗度陳倉” “節前送禮”變“節後奉上”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中紀委反“四風”的持續開展,明面上的實物禮品開始銷聲匿跡,但暗地裏的提貨卡、預付卡,到府送卡、異地提取等送禮形式不斷翻新,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月餅等中秋禮品的出路愈發呈現電子化、資訊化、隱蔽化的趨勢。
江西一位供貨商告訴記者,他承包了一些農戶的果園,考慮到今年中秋節前後“實物送禮”有風險,所以特地找朋友製作了二維碼印在提貨券上。記者注意到,用微信“掃一掃”這個二維碼,就會進入購物通道,接下來只需填寫二維碼下的一串數字,輸入送貨地址,聯繫方式,3至5個工作日就可送貨到府。整個過程,送禮者與收禮者之間根本不需要直接接觸,只需要通過快遞就可完成交易。
據了解,正是看中這家供貨商的“隱蔽化”服務,深圳一家國企在這裡共花費6萬多元購買了禮品,既要送給業務相關部門,還要送給總部領導。該企業一名辦公室員工告訴記者,目前送出去20余份,“部分單位不敢收,但大部分還是收了”。
“敢收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企業領導和他們部門領導都比較熟,長期建立了信任關係。”這位員工表示,不敢收的單位大多是因為打交道不多,“畢竟是特殊時期,收禮就等於授人以柄。”
一家頗受歡迎的電商銷售經理表示,最近訂貨的主要是銀行、證券、IT等企業,“銀行證券有國有的,也有股份制的,主要是買來送大客戶或者關係單位,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的人。”這名銷售經理説,從送貨地址看,主要是寄往個人家庭住址。
廣東一地級市官員告訴記者:“與往年相比,節前送禮的行為很少,但企業老闆都會主動打電話説,現在風頭緊不敢節前送,但禮品都已經備好了,打算節後補請吃飯再送。”
曾在廣東某縣接待辦工作過6年的張天文(化名)坦言,現在送禮不好送了,領導也越來越不敢收禮了。“現在針孔錄影機什麼的那麼發達,誰知道你會幹什麼?”
張天文現在自己開了一個公司,他説,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能不送的禮就儘量不送了,但是一些必須要維持的關係還是要繼續“打點”。“時間、地點都由他們定,一般都會找個很不起眼的小飯店什麼的,然後自己打個車過去,把該給的東西給了馬上就走,儘量不吃飯。”
規範權力運作阻斷權錢交易
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陳天祥認為,收禮與送禮的本質就是權力與利益的交換:下級給領導送禮表“孝心”,是因為上級領導掌握幹部升遷的“命運”;企業給政府送禮,是因為政府掌握過多行政審批事項,辦事流程不透明。
記者調查了解到,從某種程度上看,公款送禮屢禁不絕還反映出當前公務報銷制度漏洞。一家企業辦公室工作人員説:“財務人員只認發票上的領導簽字,而疏于核實發票的開票時間、明細、金額以及報銷的頻次。”
預算專家、公共預算觀察志願者吳君亮表示,在各項反腐制度推進下,在遏制公款消費方面,政府比國企進步不少。國企財務公開嚴重滯後和財務使用標準不透明,給公款送禮、公款吃喝留下了制度漏洞。
一些觀察人士指出,嚴防節日腐敗,可加大對8、9、10這三個月的財務監督與審計,特別是在外出學習、車輛使用上加大監督審查。
吳君亮説:“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只有讓國企財務開支公開化、標準化、規範化、完整化,才能壓縮國企公款送禮的空間。”
陳天祥説,縱觀國際經驗,很多政府都制定了操作性較強的規章制度,“什麼禮絕對不能收,什麼樣的禮可以收,什麼情形下的禮不能收,禮品的價值不能高於多少,收禮後向誰備案等都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安排,而我國在這方面還比較欠缺,所以滋生了很多灰色地帶。在事前防範方面,對於公務員的行為規範要更加細化。”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