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

“中秋”最早見於《周禮》 唐詩首現“中秋節”概念

時間:2014年09月06日 11:33 來源:成都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古代,詩人們在中秋節這樣的日子,必然要吟詩。如果那時有朋友圈,會是什麼樣子?

  劉禹錫 元稹 白行簡 李商隱 小蠻 樊素

  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哥哥,要振作!要知道,在後世,你可是與我並稱“劉白”的奇男子喲!

  白居易回復劉禹錫:夢得兄,就知道你懂我,真是“同年同病同心事,除卻蘇州更是誰”啊。

  元稹:好哥們兒,一輩子。

  白居易回復元稹:昨日夜半三更,我又夢見你了。

  元稹回復白居易:微之啊微之,“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閒人不夢君”。

  白行簡:哥哥,我寫了一個小説《三夢記》,獻給你。

  李白:詩寫得一般。不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直白,不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飄逸,不如“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亙古通今。

  杜甫回復李白:李大哥!你怎麼會出現在這裡!我想你想得好苦啊,改天有空一起喝酒。

  李白回復杜甫:你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頗有我的風采。小弟加油哦。

  杜甫回復李白:(痛哭)好的!好的!

  李商隱:前面兩位怎麼穿越了!白兄的遭遇我也感同身受啊,只可惜黨爭太烈啊,真是“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杜牧回復李商隱:“三聲欲斷疑腸斷,饒是少年須白頭。”改天我帶你去揚州耍耍。

  唐詩中首現

  “中秋節”的概念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皇家要在這天拜祭月神,民間則要慶祝秋季的豐收,拜祭土地神。但在唐代以前,史籍上沒有關於中秋的記載。

  中秋節的概念,先是出現在了唐詩中。據統計,在4萬餘首唐詩中,寫到八月十五賞月的詩歌共有111首,分別來自65個詩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韓愈的《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劉禹錫的《八月十五日夜觀月》等。

  唐詩中的中秋節,沒有月餅,只有月亮。月亮大多與鄉愁有關,這多半是因為感性的詩人由滿月聯想到自身的境遇,便發出感嘆,中秋節也被賦予了思念、團圓的含義。

  那時的中秋習俗,也就只有望月了。五代王德裕的筆記小説《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了唐玄宗要建“望月臺”的故事:在八月十五的夜晚,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太液池邊憑欄望月。視野受限制,唐玄宗便下命令,讓人在太液池建起百尺高臺,來年他和貴妃便要在此望月。可惜緊接著就是安史之亂,貴妃沒有了,這個高臺也只剩了地基。

  正所謂“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在中秋節這天寫詩的人,大多是孤單的。唐代的詩人總在旅途中,白居易被貶江州,在八月十五這天賞月,忽然想起昔日在長安曲江池畔的勝景,頓起思鄉、思舊之情。陳寅恪説,白居易前半生的好友是元稹,他倆一同提倡新樂府,哪怕分離也是書信不斷,感人至深。白居易後半生的好友便是劉禹錫,二人分處異地,詩歌酬唱往復不衰,這些竟被輯錄成《劉白唱和集》。

  蘇轍 秦觀 黃庭堅 王朝雲 歐陽修

  柳永

  蘇轍:哥哥,今宵有酒今宵醉。你不是説過了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秦觀:看到大哥這首詩,不知為何,悲從中來。“歲月匆匆人老大”,我卻還在外漂泊著。

  黃庭堅回復秦觀:“望中秋,才有幾日十分圓”,不要泄氣,跟著大哥混,美好的日子等著咱們呢。

  蘇軾回復秦觀:是哥連累你了。哼,那群小人!

  王安石回復蘇軾:呵呵,海南歡迎你……

  歐陽修回復王安石:君子群而不黨……

  司馬光回復王安石:呵呵。

  柳永:我從情感角度來分析一下這首詩:其實男女拍拖,新鮮感最長普遍都只有兩個月。當兩個月過去後,兩個人就需磨合半年左右,這其間極容易分手。但當半年過後兩人間所産生的就不只是當初所憑藉的喜歡與好感,而是真正的愛與在乎。未來的路,靠的就是這份在乎與心裏的愛了……

  王朝雲:明年中秋,還有我嘛……

  宋代把中秋

  真正當節來過

  宋代的中秋,就真正是當節日來過了。中秋節的提法,最早出現在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這本書也第一次提到了“月餅”,不過當時的月餅是普通的點心,還沒有過中秋就要吃月餅的習俗。

  那時的八月十五,不再僅僅是望月了,而是“玩月”。宋代城市生活的發達,讓中秋節這天非常熱鬧,有錢的人在自家庭院裏賞月,普通人就去酒樓包酒席賞月,小孩子在夜市裏嬉戲,通宵達旦。

  蘇軾因為新黨、舊黨兩面不討好,所以他的大半生都在外漂泊,他一路被貶,一路向南,先是黃州,後是惠州,再之後又是海南。期間他的門人和崇拜者們也連帶著被貶,蘇軾那是相當苦悶。不過他的苦從來都不説出口,而是化成了傳世的詩文。

  被貶謫的歲月,能支撐蘇軾的,也就是親人和朋友了。弟弟蘇轍跟他感情最深,《水調歌頭·中秋》便是蘇軾為蘇轍所作。有分離也有重聚,在另一個中秋夜,他終於能與蘇轍共賞中秋月,但還是感傷于團圓不久後就要分別的事實。

  賈雨村 賈元春 賈母 賈敬 賈政

  王夫人 薛姨媽 王熙鳳 李紈 賈迎春

  賈探春 賈惜春 史湘雲 襲人 尤二姐

  尤三姐 周瑞家的 鮑二家的 焦大

  賈雨村:“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這是我在奇書《紅樓夢》中第一回的中秋節時吟出的對聯。求點評。

  賈雨村:等等,“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這説的不是我吧?求安慰!

  薛蟠:姐姐這首詩寫得真是好呢!就是看不懂!我還是喜歡“一個蚊子哼哼哼,兩個蒼蠅嗡嗡嗡”。

  香菱:寶姐姐詩寫得真好,能不能教教我怎麼作詩?

  薛蟠回復香菱:你湊什麼熱鬧!

  薛寶釵回復薛蟠:我偏要教她。

  史湘雲:吃了螃蟹我就乏了,想睡覺……

  薛寶釵回復史湘雲:小心著涼。

  賈寶玉:罵得真痛快!

  林黛玉:呵呵,寶姐姐平日逢人就點讚,看來不是白點的。

  賈寶玉回復林黛玉:我只給你一個人點讚哦,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林黛玉回復賈寶玉:去去去!寶姐姐這首詩真是寫得好,我也不如。

  賈寶玉回復林黛玉:你的菊花詩最棒!

  林黛玉回復賈寶玉:滾!

  明清小説中的

  隆重節日

  明清時的中秋節,就更隆重了,《紅樓夢》中便體現得非常明顯。小説第一回,就是賈雨村在中秋節這天舉頭望月吟詩,還與鄰居小酌一番。之後故事才被他引著走進了大觀園。

  大觀園裏的中秋節,則是一場盛大的聚會。姐姐妹妹們還有賈寶玉一起結起了海棠詩社,在八月十五這天,賞菊花,吟菊花詩;吃螃蟹,再吟螃蟹詩。菊花詩是林黛玉獨佔鰲頭,但是螃蟹詩則是薛寶釵寫得好。讓人奇怪的是,一貫以乖乖女形象示人的寶姐姐,卻在詩中無情地諷刺了世人。

  這時的大觀園,正處在極盛期,處處都是生機勃勃。不過,到了下一次中秋節,就只見衰敗之氣了。這已經是第七十五回,這次中秋節的儀式感最強,首先是賈母帶著大家在月臺上焚香拜月,旁邊擺著“瓜餅及各色果品”。之後大家便玩起了擊鼓傳花的遊戲,花便是應景的桂花。不過花卻傳到了最無趣的賈政手中。

  遊戲之後,賈母看見滿月,説“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便令人吹笛。在縹緲的笛聲中,大家一起去賞桂花。之後,林黛玉和史湘雲便跑到水邊的凹晶館,一邊賞月,一邊聯詩。相比上一次中秋,這次只剩下她們兩個人。

[責任編輯:王偉]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