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寶島春意俏

走訪台北年貨大街:迪化街,年味不要溜走

時間:2015年02月24日 08: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走訪台北年貨大街:迪化街,年味不要溜走(圖)

  迪化街年貨大街充滿年味。

  臺北大同區的大稻埕商圈,有條窄窄的老街叫迪化街。每年農曆新年將近,這條街匯聚四面八方的南北貨,搖身變成著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賣年貨已有20個年頭,在年味漸漸變淡的今天,它正面臨新的挑戰。

  今年攤位只租出七成

  “歡迎試吃,不買不要緊,不好吃不要錢!”“來喝一杯薑茶,補血養氣!”記者近日走訪迪化街,依然是人潮摩肩接踵,叫賣聲此起彼伏。但仔細看去,卻發現商品種類變少了。以前有不少年俗用品攤位,賣燈籠、中國結、金錢挂飾、紅包等,如今都讓位給了小吃攤。

  “感覺今年的東西沒有前兩年多”,臺北市民張先生對記者説,他跟朋友想採購海産幹貨,但發現幹貨鋪變少了,挑起來不過癮。“這也不奇怪啦”,張先生説,以前老一輩都會在家做年菜吃,但現在年輕人過年都吃飯店,海産幹貨銷路當然變差。

  水果幹店的售貨員告訴記者,今年生意不如去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攤商直言,這幾年年貨大街生意愈來愈難做,逛的人比買的多,有人只為試吃而來。

  在迪化街長大的幹元蔘藥行老闆陳建忠説,年貨大街最熱鬧時,攤位供不應求,兩三個商家擠在同一個屋檐下襬攤,但這幾年明顯降溫。“年貨大街越來越像夜市!”陳建忠説,像過去賣魷魚絲的商家,從街頭到街尾可能有30家,這幾年只剩個位數。攤位降價以求,賣窗簾、假發的都來了,年貨大街獨特性不再。

  臺灣房屋智庫執行長劉怡蓉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年貨大街買氣旺時,好的攤位都需要提前卡位,但今年出租率只有七成。她説,一些大型超市推出24小時不打烊的年貨,分散了人氣。網路購物興起,也讓不少人選擇上網買零嘴,導致迪化街主街租金持續下滑。

  文創活動幫年味增色

  迪化街初建於19世紀50年代,19世紀末以來,一直是臺北市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迪化”街道名,源自當年國民黨當局設的新疆省省會迪化(今烏魯木齊)。

  20世紀80年代,臺北市曾經打算拆掉迪化街,幸賴民間人士奔走挽救才得以留存。1996年開始,保存原狀的迪化街除了成為臺北最古老街道外,還于每年農曆春節前夕,擴展成規模盛大的“年貨大街”。平時的迪化街,則仍具商業批發功能。

  如今,迪化街的年貨品種不如往日豐富,卻增添了以年味為主題的文創活動。臺北市政府日前與迪化商圈合作,邀請五組跨國藝術創作團隊,結合迪化街的布市特色,以臺灣花布手繪師林益發珍藏手稿為素材,融入年味創作燈飾,呈現舊大稻埕的年味故事。

  臺北市商業處處長黃以育表示,城市要發展、年輕化,並非要“打掉重來”,若能將年輕人的創意融入在地文化,反而能營造氛圍、兼具歷史感。今年是迪化街成為年貨大街20年,我們特別擴大舉辦活動,首次推出“城市就是年貨大街”概念,要讓臺北處處充滿年味。

  由當紅的“臺灣吧”動畫團隊打造,《年貨大街,戰鬥機阿!》動畫影片近日在臺灣網路上播出。動畫片以搞怪的風格,講述了年貨大街起源和發展的故事。社會在變遷,迪化街為了留住年味,也少不了新思維。(王平)

[責任編輯:李丹]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