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寶島春意俏

臺灣現“史上最強拜年須知”

時間:2015年02月23日 13:09 來源:光明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網友Shen Ching-Feng2月16日因在臺插畫家掰掰啾啾粉絲團發了一張“拜年須知”公告,引起熱烈反響,內容洋洋灑灑明列出5項條例規則,希望來訪的親友遵守,包括工作、薪水、年終、何時結婚或是讀哪間學校等等隱私問題。讓許多網友看了叫好,直説“太強了!怎麼會有這種公告!”(2月21日新華網)

  “拜年須知”公告全文:“各位親朋好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于春節期間來訪,許久未見想必有許多話題想聊,建請將話題聚焦于長輩間的往事回憶、人生規劃、勿將話題過度聚焦于雙方小孩上”。

  隨即列出五條禁忌話題:

  1. 有關工作、薪水、年終獎等相關問題。

  2. 有關戀愛、何時結婚、何時生小朋友等相關問題。

  3. 提問就讀那間學校、成績、何時畢業等相關問題。

  4. 若想提問之問題不在以上所述,但涉及個人隱,建議可先向家裏小孩詢問了解適當性。

  5. 條例可隨時變改,訪客不得異議。

  很多人看了這張紙,忍不住“分享”,火速累積1000多人按讚,不少網友都表示,應當貼在門上,説不定還真的可以避掉這些惱人問題,也能為這個新年增添一番趣味!

  這邊廂,南都民調中心發起網路調查,調查顯示,“工資多少”和“有對象了嗎”成為了市民在過年最怕被問到的事情,那邊廂,臺灣網友Shen Ching-Feng因為過年常有許多長輩愛問“工作如何”、“薪水、年終多少”、“有沒有男女朋友”、“何時結婚”、“何時生小孩”等相關一連串問題,覺得厭煩,因此洋洋灑灑明列出5項條例規則,希望來訪的親友遵守,包括工作、薪水、年終、何時結婚或是讀哪間學校等等隱私問題,製作了這張“史上最強拜年須知”公告,看來雖然臺灣海峽隔開兩岸,但因為文化同根同源,兩地年輕人的境遇和苦惱還是一樣一樣的啊。

  很多人看了這張紙,忍不住“借分享”,但是,在新春佳節難得一聚的氣氛裏,不知道誰敢於真的將此“史上最強拜年須知”與長輩分享,而果真分享之後,長輩、親友的臉色是否由晴轉陰,家庭歡笑是否也變成了“呵呵”?

  “史上最強拜年須知”無疑是強悍的,希望通過一紙禁令,將長輩、親友的“嘮叨”“打探”“關心”“對比”遮罩于外,表達了現代年輕人對家族傳統關係的反思和抵抗,也彰顯了現代公民對自己隱私的保護和權利意識的覺醒。

  然而,“史上最強拜年須知”也難免弱的一面,春節團聚,親情最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親情是心靈裏最柔軟的地方,闔家團圓、花好月圓都是人們最喜歡聽到的吉祥話,也寄託著親友的關愛和祝福,換個角度説,假如沒有一個人問你生活得好不好,有沒有成家,你會不會有被忽視的冷落感?長輩不和你談這些家長裏短,難道非要他們和你聊遊戲裝備才對路?倘若真按“史上最強拜年須知”所言,“將話題聚焦于長輩間的往事回憶、人生規劃”,沒有“現在時”,“過去式”和“將來時”又將如何繼續?

  其實,聰明的網友道出真諦:真正關心你的親友尤其是父母,會小心翼翼地觀察孩子的喜憂,不會讓你太難堪和難過,而那些禮節性到訪的親友,除了個別奇葩之外,問你這些話也不過是場面的客氣話,問過之後打個哈哈也就過去了,問答雙方都不必太過認真。

  因此,“史上最強拜年須知”需要辯證看待,長輩親友在過年交談的時候,尊重孩子,平等交流,理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需求,尊重孩子自主選擇的生活,不要將自己的思想觀念強加於晚輩;而孩子們在回家之時,既要坦率亮出自己的看法,也要體諒長輩的心情,不要用刻板、敵意的目光看待親友聚會,也要機智地善用這種熟人社會的社交渠道,當雙方都將心比心、以己推人,尋找彼此都能交流、接納的平衡點,才能避免“史上最強拜年須知”造成的尷尬,春節團聚才更具歡樂祥和,更有家的味道。

[責任編輯:馬迪]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