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求學原創:感悟臺灣的風味人情

2016年01月12日 14: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李桂欽

  還沒有來到臺灣之前,腦海裏充滿了對臺灣各種美好的想像。想像中的臺灣遍地都是風景,遍地都是美食,遍地好人家,想像中的臺灣滿載了記憶中所有的美好。然而,當我懷揣著憧憬,跨域海峽,千里而來的時候,我卻發現過高的期望帶來的竟是過早的失望。臺灣很美,但她的美並沒有像想像中一樣令我激動得拍案叫絕,她的美更多的是一種小家碧玉般的美。對於遊過五嶽,觀過黃山,登過峨眉的人來説,阿里山顯得格外秀氣,至於湖光瀲艷的日月潭與西子湖畔,西藏聖湖相比,也是顯得袖珍,而臺灣綿延的海岸,蔚藍的大海映襯著極為柔軟細膩的沙灘也只是與海南的“海天盛筵”平分秋色。即便是令人讚不絕口的臺灣風味美食,在去過士林夜市,西門夜市,六合夜市,逢甲夜市,臺南夜市,鹿港老街之後,仍會讓人想念內地豐富多樣的美食佳肴。辛運的是,生活從來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在臺灣住過一段時間後,雖然不會驚訝于臺灣的繁華、美食、風景,但這裡的人物風情卻讓你找到了喜歡上這裡的理由。

  在這裡,你若用心觀察,你會發現,學校裏的老師,學生,工廠裏的工人,店舖裏的老闆夥計,在企業工作的人員其生活節奏都會比較緩和,輕鬆。無論私人企業,還是公營單位,週末都有休假的機制,哪怕是工期緊張的工程也會進行調休,沒有誰會刻意用休息的時間來換取豐厚的收入,對他們而言,生活更為重要。大學裏的學生在正常的學習之餘,會更加注重自己的課外生活。相較于盡一切努力豐富自己的個人履歷,提升專業能力,擔任學生組織幹部等內地學生習以為常的大學經歷,更多臺灣的學生會選擇與朋友相聚,專注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臺灣,學生可以很容易轉校轉係,甚至休學延畢,對他們來説,如期完成畢業並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找到自己願意付出一生而為之努力的領域更為重要,為此他們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在面對未來和專業選擇時,他們也有憂慮,也有困惑,也有迷茫,但他們渴望找尋內心的想法,他們並不會迫於現實過早地做出選擇,在無助迷茫的時候,他們會不斷地探索,嘗試。幸運的是,他們的老師,同學,親人,朋友也很支援他們的抉擇,社會的氛圍也很包容。

  在這裡,你若用心觀察,你會發現,臺灣人有很多值得讚賞的地方。臺灣人喜歡分享,他們會把自己喜歡的美食、風景、活動和你分享;臺灣人注重自己的聲譽,他們可以多花一些時間或者少賺一些錢,但他們會堅持對品質的要求,臺灣人在公共場所會嚴格要求自己,他們願意長時間排隊以遵守秩序,臺灣人很重視對殘障人士的照顧,在一切的公共場所,他們都會設身處地地為殘障人士著想,盡可能減少殘障人士的出行障礙。在臺灣的法規條文中,也有規定與政府相關的單位都需要招收一定比例的殘障人士,以保障殘障人士的就業。融入這裡,與當地人的交流接觸,你會漸漸被他們的熱情樂觀所感染。

  在這裡,你若用心觀察,你會發現,臺灣人很熱衷參與團體事務,其中,有不少團體都與宗教有關。而這些宗教團體會定期組織大家在一起,聚會的時候,他們會分享身邊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這些事情的生活智慧,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會守望互助。在這個團體中,每個人都會很謙和,也許有些人原本能力不強,信心不足,怯于交流,也許有些人處於迷茫時期,困惑焦慮,但在參與團體的事務中,他們彼此互幫互助,彼此安慰鼓勵,彼此分享傾訴,漸漸地大家都會變得更加積極,樂觀。而這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也是吸引許多人加入的原因。每個人都有迷茫的時候,也都期望他人能給自己帶來智慧,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的時候,也都希望會有人願意幫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價值渴望實現的時候,也都期望自己會有機會給他人帶來快樂。

  帶著一顆好奇的心來到臺灣, 用如渴的心態感悟在這裡發生的一切事情。

  (作者本科畢業于中山大學,2013 年2 月-7 月交換于臺灣中正大學, 現錄取于臺灣大學) 

  備註:本文為清華大學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和臺灣大學臺陸學生交流會聯合舉辦的“鑒往知來,存異求同”紀念抗戰勝利徵文活動優秀稿件之一,由台灣網刊發,轉載請聯繫台灣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