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兩岸青年心中的交流情結:從911到119

2016年01月05日 14: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雨晴   天津大學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有人説,世間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2014年9月11日,我第一次遇見臺灣。

  如果可以握手寒暄,一定要對臺灣説聲“久仰”。久到從十年前的小學瑯瑯書聲中,她是姑娘美如水的阿里山和自然奇妙的日月潭;揣著少女心追偶像劇的年歲裏,她是《王子變青蛙》、《綠光森林》、《紫禁之巔》和《福氣又安康》;流行歌曲開始風靡的大街小巷中,她是周傑倫是蔡依林是五月天、SHE和孫燕姿……所以明明是隻身獨來的異鄉人,卻不會在走在陌生喧囂的街頭時,感到絲毫的孤單無助或莫名心慌。

  這樣似曾相識,這樣説走就走,大概因為臺灣最美的風景正在於人。溫情有愛的臺灣民眾總是願意伸出他們的手,向身邊的人釋放最大程度的友善:對迎面走來的路人,視線相交後不會面無表情地移開目光,而是大方地微笑問好;對光臨消費的顧客,結賬完成還會愉快致謝期待下次光臨。我記得校外便當店的老闆娘,常常在我去買外賣時多送一顆蛋或一道菜;我記得大溪老街上一位賣酸梅湯的阿伯,一聽我們一口平卷舌標準的普通話,直念著“大陸同胞”連零錢都不收了;我還記得去宜蘭的火車上坐我旁邊的阿嬤,稍有羞赧地跟我講宜蘭有點像農村不過臺北的人都下來度假休閒呀,仿佛生怕宜蘭太小怠慢了我們的遠道而來……一路上都不用擔心迷失方向,因為有時甚至只要露出一個迷茫的眼神,就會有人來問一句需不需要幫助。

  這樣的溫情不僅讓人心裏暖暖,在這正能量的輻射下也願意主動溫暖別人,將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teve Jobs在2005年Stanford的畢業演講裏説,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這話雖然有些冷幽默,但將人生中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度過,的確是摒棄冗余雜念,聽從內心聲音的良方。從2014年9月11日到2015年1月19日的131天,每看一處風景,每遇一個路人,每聽一節講座,每過一座城鎮,我都把它當成人生中的最後一次。

  最後一次獨自早早地趕到臺北考一場雅思,所以要努力背下每一個單詞聽清每一句錄音;最後一次在國境之南乘拖曳傘飛上碧空,所以想要尖叫也不妨帶著恐懼俯瞰大海;最後一次見到一個個有趣能幹的臺灣小夥伴或一同玩耍的交換小夥伴,所以揮手要用力一點道別要大聲一點……

  所以Stay hungry,所以Stay foolish.

  這裡沒有那麼大,也沒有那麼小

  2015年1月19日,不知應了誰的歸心似箭,原本三小時二十五分的航班卯足了勁飛成了二小時四十五分。2100公里的航程,19攝氏度的溫差,是臺北到北京的距離。

  臺灣的社會很多元。在這裡可以接觸到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中央大學上法文課,老師正是會講英、德、意、中文甚至一點點閩南話的法國人;在糕餅博物館做鳳梨酥,班裏同學是一小撮説粵語的香港人一小撮説韓語的韓國人和一小撮説英語的美國人;城市捷運報站時會説一遍普通話再説一遍閩南語,跟著一遍客家話有時再附上一遍日語……臺灣的生活也可以很單調。電視臺會揪著餿油事件抵制鼎新魏家講幾個月;報紙上報道的問題不是哪有人當街打了孩子,就是機車被野狗抓了無處索賠的家長裏短……

  這世界不也是如此?她沒有那麼大,科技高速發展下也不過是個地球村;可她也沒有那麼小,迥異的氣候不同的文化,飛機飛躍的又豈止是時區?

  感謝一路遇到的好景好物好人好事,讓在臺灣131天的交流學習,留給我的記憶,是清澈的流水,和煦的清風,土地散發著微熱的山丘,和沁透著愉悅歡笑的溫柔時光。

  備註:本文為清華大學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和臺灣大學臺陸 學生交流會聯合舉辦的“鑒往知來,存異求同”紀念抗戰勝利 徵文活動優秀稿件之一,由台灣網刊發,轉載請聯繫台灣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