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30余件明代服飾文物山東博物館展出 重現“大明風華”

2020年09月30日 08:0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濟南9月29日電(趙曉)由山東博物館與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9月29日在濟南開幕,共展出30余件明代服飾文物,從禮儀文化、織繡技術等多角度為觀眾重現“大明風華”。

  此次展覽展出的文物為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傳世成衣實物,體系完整、保存完好、色彩鮮艷。展覽由“垂衣天下治”“華錦慶嘉時”“香靄入長裾”三個單元構成,分別展出明代官員服飾、嘉禮服飾和日常起居服飾。

  當天,眾多中華傳統服飾愛好者身著漢服到現場參觀展覽。“今天非常有幸戴了一頂平翅烏紗帽,穿了一身明代晚期的圓領袍過來看展。這身衣服也是倣照孔府舊藏文物定制而成。”漢服愛好者賈佩馥告訴記者,明代絲織業發達,服飾華麗,設計紋樣非常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可以更好地融入當代生活。

  山東博物館書畫部主任于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朝服系列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以往“赤色”僅僅停留在文獻記載中,現代人看不到實物,也無法形容它的具體顏色,但通過看這批珍貴的明代傳世服飾就能找到答案。“所謂傳世,指的是代代保留傳承下來,沒有經過地下埋藏或出土,這樣才能保留文物最原始的真實色彩。”

  “很多人喜歡明代的飛魚服,通過看影視劇誤以為這是錦衣衛的專屬服裝。”于芹介紹説,實際上並非如此,參觀此次展覽就能了解到,在明代不僅錦衣衛可以穿飛魚服,孔府衍聖公也穿飛魚服。飛魚作為一種高等級的紋樣,可以被皇帝賜給有功的大臣以示恩賞。本次展覽不僅能讓觀眾們近距離感受明朝服飾的儀態與氣度,還能幫助公眾了解文物背後的知識與故事。

  據山東博物館副館長楊波介紹,明代服飾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突出特點是多樣性和融合性。8年前,該館曾舉辦過類似的孔府舊藏服飾特展,但受限于當時的文保技術,展覽舉辦時間比較短。為了能把優秀的服飾文化再次傳播給公眾,他們申請了專項資金改造展覽,本著保護文物的態度,在展區設置恒溫、恒濕的條件,讓這場文化盛宴得以順利呈現。“希望觀眾能從明代服飾文物中汲取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現代服飾設計中,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當天,開幕式現場還舉行了一場“傳統服飾及創新設計展演”,中華傳統服飾愛好者和志願者現場為觀眾演繹傳統與時尚的完美融合,讓觀眾真正體會到傳統服飾文化在當下的“活化與應用”。

  此外,山東博物館還為此次展覽設計了精美的文創産品,涉及圖書圖錄、IP形象以及主題紀念品,涵蓋潮玩手辦、服飾首飾、學習文具、家居用品等領域。(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