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和諧:國家大劇院2020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音樂會”奏響
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高凱)5月18日晚,作為國家大劇院“聲如夏花”系列線上演出中的特別策劃,“奇妙的和諧:國家大劇院2020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音樂會”拉開帷幕。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在本場音樂會中,藝術家們和導賞嘉賓走進了大劇院舞臺之外的“寶藏”空間,在闊別了數月的展廳中,帶領觀眾在百餘件展品中暢遊音樂海洋。
在當晚音樂會的上半場,鋼琴家盛原在大劇院的東展覽廳裏演奏了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高平的《雜感No.1》及德彪西《意象集》卷二的三首作品。其中,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使用的是大劇院院藏的羽管鍵琴。
演出時,大劇院的東展覽廳里正展出著《皖樂徽聲——安徽音樂戲曲文物展》,這裡匯集了安徽省內外35家博物館、藝術院團及相關機構的近300件文物精品和珍貴資料,時間跨度長達7000餘年。12年來,國家大劇院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與多家文博機構開展深度合作,打造了具有大劇院特色的“中國古代音樂文物系列”展覽品牌,這場展覽是該系列的第11場。
此外,古琴演奏家陳雷激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藝術家們還在大劇院橄欖廳前的大銅門處,帶來了《廣陵散》《勸君更盡一杯酒》《流水》三首作品。一首首古琴名曲在大劇院這座現代建築的空間裏繞梁回蕩,在“奇妙的和諧”中引人回味。
值得一提的是,古琴曲《流水》部分特別邀請到青年舞蹈家王亞彬即興起舞,讓音樂、舞蹈在此相匯。
下半場,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在小劇場前廳呈現了《葡萄園夜曲》《蘇麗珂》《船歌》《當我們年輕時》等曲目。前廳裏的《和聲——國家大劇院院藏精品展》從一萬餘件套院藏品中精選出的二十余件繪畫和雕塑作品,無論是具象寫實的人物、風景,亦或是抽象類作品,我們都能在這些視覺藝術類作品中感受到音樂中的節奏與律動,這也與今天的音樂會相得益彰。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和聲”引發通感,傳遞共鳴,達成一種“奇妙的和諧”。
在本場音樂會開始之前,曾在著名節目《檔案》中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主持人譚江海與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著名中國音樂史學家、音樂考古學家王子初對談交流,分享展覽背後的故事,對這場展覽中的音樂會進行導賞,一同走進今晚的博物館之夜。范迪安院長介紹了小劇場前廳的《和聲——國家大劇院院藏精品展》,並高度認可大劇院在藝術收藏和展覽的努力和貢獻:“大劇院堅持了十多年,非常不容易。相比國際上著名的劇院,大劇院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就達到這樣的一個收藏規模和水準,實際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她為中國視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殿堂,也為國家藝術收藏打造了新的家園,而對於廣大公眾來説,更是奉獻了視覺藝術欣賞、認知、對話、交流的新的空間。如今,走進國家大劇院,未進劇場,先看展覽,未近舞臺,先賞美術,已成為常態。”
音樂考古學家王子初則對東展廳的《皖樂徽聲——安徽音樂戲曲文物展》進行了導賞,並對其中重量級文物如新石器時期的陶塤、春秋時期的龍虎紋鼓座、宋代的青白釉仙人吹笙壺及女伎樂木俑等進行講解。他表示:“文化交融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在展覽中,我們能夠看到彈奏古琴的‘胡人’形象,看到跟隨佛教從印度遠道而來的美音鳥‘迦陵頻伽’,這些都鑒證著多元文化因交流而散發出的無限魅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